圖/林乃光
趁著暑假,帶父母與孩子到郊外踏青,刻意尋找小葉欖仁的綠色隧道,那是彰化芬園139線道,因在八卦山脈的稜線上,從右邊望去是彰化烏日到台中港煙囪,左邊望去是大里霧峰到九九峰,沿路盡是美麗景色。
因此走走停停,東看西瞧,路邊發現了幾棵樹,樹上有鮮紅色果子,趨近一看,哇!是蘋婆。可惜沒見人在賣,當然不便採摘。不禁懷念起小時後吃蘋婆果的美好時光……
那時,媽媽常到山上寺院當義工,暑假中我與姐姐陪媽媽上山,自然被野放到寺院後山玩耍,真的玩到完全像山上的野孩子。
媽媽寺裡的事情都忙完後,會來尋喚我們,母女就在山廊下吹著涼風。一次,有位老師父端了一盆黑得發亮的小球球來,說是後山自己種的蘋婆果,已用鹽水煮熟,因數量不多無法供眾,但要請我們嘗嘗。
我小心翼翼地剝去一層層的外皮,裡面是黃澄澄的果仁,鹹鹹香香的,像栗子又像蛋黃。那好滋味,至今難忘。
小分享:
蘋婆,又稱「鳳眼果」。民間習俗在七夕這天會拿來祭祀七仙女,所以也稱「七姐果」。 初夏開花,七、八月果熟,台灣種植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