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談到兒子,阿敏的眉頭就會不自覺地皺了起來。她所描述有關兒子的事,十之八九不是讓她傷腦筋,就是讓她很心疼。
「我兒子昨天又動手推了同學。而且上課才上到一半,就一聲不吭地跑出教室,許久才回來。」「兒子同學的媽媽經常向我抱怨,說我兒子既粗魯又無禮,害我每次見了她們都非常不好意思。」「我兒子作業總是寫不完,前幾天又被老師罰寫作業,罰到我去接他還不能回家。」這些都是阿敏經常轉述的內容。
第一次聽到阿敏兒子故事的人,往往都很好奇:「妳兒子是不是很皮?」這時,阿敏不但得趕緊否認,還得幫別人上一堂醫學課:「不是,我兒子並不特別調皮。他會這樣,是因為他生病了,那個病的學名叫『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也就是一般人俗稱的『過動症』。」
有回,阿敏又告訴我:「兒子的班導師一直要我們轉學,她說,不能為了我兒子一個人,讓全班都處於緊張狀態中。」說話時,阿敏一副心力交瘁的模樣。
「妳是不是應該帶他去看醫生呢?找醫生治療,會不會比較好?」我問她。她卻搖搖頭說:「醫生開的藥吃了以後,的確會比較好,可是我擔心這類藥吃多了會有副作用,不敢讓他常吃。」這下,我也沒輒了。
可是,最近看到阿敏,卻發現她容光煥發,簡直像是換了個人,一問之下才知道,她找對了醫生,對症下藥後,不僅兒子人緣變好,連成績都改善許多。
「原來這種病是可以控制的,我兒子現在的這位醫生,認為我們做家長和老師的都需要學習怎麼幫助這樣的孩子,我兒子就做了藥物治療和行為治療,改善許多,我也輕鬆多了。」阿敏說完還告訴我:「醫生說這種病其實是輕症,而且有一大部分到了十六歲以後,就會自動痊癒呢!」
「既然是輕症,為什麼還需要治療?等他自動痊癒不就好了?」我說出了我的疑問。阿敏卻很嚴肅地告訴我:「問題是從六歲到十六歲這十年,孩子與大人都要飽受折磨,有些孩子甚至因為這十年來不斷地被排斥、被責打,人際關係搞得一團糟,長大後生理雖然恢復了正常,但整個人格卻已扭曲,再也回復不了正常人生了。」
「哇 ,是這樣哦!」想想阿敏以往談起兒子的種種,我真替現在的她慶幸!
(本專欄每周二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