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舞集四十年,林懷民抱著《稻禾》表達感恩的心。圖/記者邱麗玥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一九七三年創立的雲門舞集,邁入四十周年。藝術總監林懷民表示,雲門走到四十歲很不簡單,當年創辦舞團,全憑一股衝勁,能持續到今日,全是台灣社會的掌聲、鼓勵與支持,他代表雲門舞集深深感謝,並向支持的各界朋友,獻上剛收割的稻禾。
以素有稻米之鄉「池上」的泥土、日光、風、花粉、水、火、穀實,及稻米的生命輪迴為靈感,創作今年新舞作《稻禾》。林懷民說,他都是汲取生活中的故事來創作,四十年來,他感謝土地。
一九七三年林懷民帶著文化學院舞蹈科的女學生,在美新處進行一場現代舞示範講座,為台灣播下現代舞的種子,也首次公演跳自己的舞;一九七九年雲門首度赴美巡演,八周演四十一場,為國家進行另一種「外交」,受到美國舞評家好評;一九八○年,雲門想演給「父老兄弟姐妹」看,開始藝術下鄉,用舞蹈做社會改造運動;一九八○年十月,雲門辦公室籌措一百二十萬元開辦費,推動「雲門實驗劇場」落腳大稻埕,培育舞蹈幕後人才。
一九八八年雲門宣布「無限期暫停活動」。一九九一年雲門復出,擴大戶外演出,雖是野台,但舞台規格和表演不打折扣。雲門復出後國外邀演不斷,為台灣民眾演出機會變少,一九九九年「雲門2」正式成立,除深入鄉鎮社區和學校推廣舞蹈外,也培育年輕舞蹈家。
二○○九年林懷民獲德國伍爾斯堡舞動藝術節頒贈「終身成就獎」、二○一三年獲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雲門從容自信站上全球一流表演舞台,讓世界看到台灣。
林懷民覺全世界都太悶了,但當他走進池上,立即被稻浪翻飛的美景驚艷,加上受到有機耕種的農民感動而創作《稻禾》。林懷民表示,《稻禾》是他對稻米情節的創作。
雲門四十,也出版新書《打開雲門——解密雲門的技藝美學與堅持》,透過文字直擊工作現場,一名雲門舞者的身體技藝、劇場美學、創意管理、時代精神。
走過四十年的雲門,為台灣觀眾呈現一百六十八齣舞作,經典作品是兩、三代人共同的記憶。定期下鄉演出,將藝術帶入民眾的日常生活;至二○一三年,雲門走訪了三十四個國家,一百八十七個城市,逾二千場演出。無論是華語世界、亞洲,乃至於國際,雲門都是原創精神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