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浩瑋為閉幕典禮數天沒闔眼。
圖/青藝盟、記者李祖翔
從花樣戲劇節的成果看來,余浩瑋說:「年輕人參與的態度不同了!過去他們把得獎當做最重要的事,今年他們更重視參與的過程,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要什麼。」對孩子成長有許多擔憂的余浩瑋,最希望教育部看看孩子的成果,看他們如何用老師的角度,思索教育體制下的疲乏和僵化。
儘管教育部長沒來,花樣依然圓滿落幕,說起花樣的舉辦及青藝盟營運的狀況,其中藏有不少鮮為人知的辛酸。
青藝盟念茲在茲的都是青少年教育,可自己糊口都成問題,他們位於士林辦公室的房租到期,每次辦活動的場地,一個時段就要六千元上下,負擔太重,慶幸淡水區長蔡葉偉看到他們的難處,不僅提供演藝廳,還出借區長宿舍給外來表演團體住宿,當地鎮長甚至幫他們找辦公室,現在青藝盟在淡水落腳,因為太愛淡水,余浩瑋笑說,他把戶籍也遷到這兒了。
對余浩瑋來說,「舉辦花樣戲劇節比劇團本身作戲重要」,所以少了戲劇演出的門票收入,活動僅靠政府和企業的補助,劇團運作唯賴小額捐款,但他不願放棄推廣戲劇教育的夢想,他說:「影響我最深的教育場景,都不在課堂裡。而在偏鄉,有個學生對我說,他們沒有機會學怎麼了解自己!」所以教育是讓彼此了解的過程,對所有青少年來說,格外珍貴,只是教育的真面貌究竟為何、是誰說了算?要用戲劇說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