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點五十分,老師們都到辦公室裡開晨會,六年三班的小珮突然衝了進來,跑到班導陳老師面前大喊:「老師,二樓女生廁所有人在哭,而且好像哭得很傷心……」陳老師立刻上樓去察看,才發現原來是她班上小雯的媽媽,因為送早餐的事,和小雯起了衝突,一時難過,躲到廁所裡哭。
六年級的小雯成績非常優秀,只是個性有些倔強,自我意識十分強烈,常因想法意見與他人相左而有摩擦或起爭執。今天早上,她媽媽特地為她準備了稀飯、麵筋、花生、蔭瓜等豐盛的早餐,想讓她換換口味,不要老是到學校附近的早餐店,買她愛喝的珍奶、三明治或漢堡,於是母女倆爆發口角,小雯索性不吃早餐,便到學校;但不忍她挨餓的媽媽,還是把她準備的稀飯早餐帶到學校給她,誰知小雯竟當著媽媽的面,將那些早餐扔到地上,媽媽見了,不禁傷心得跑到廁所裡哭……
顯然,這是親子關係互動不良,也就是在溝通上出了狀況──彼此都無法冷靜地把「衝突點」攤開來討論。小雯自以為長大了,凡事可以自己做主,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媽媽則是出於一片關心呵護的心態,一切都是為她著想,只是小雯無法體會媽媽的愛意,母女對立的情況也就愈來愈嚴重了。
陳老師請她們母女一起到輔導室,找張主任諮商,讓她們盡情表達各自的想法,然後張主任一一地解開「心結」,最後語重心長地要小雯多體諒媽媽的心意,只見小雯一把撲倒在媽媽懷裡,哭著請求媽媽原諒,母女「終於」和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