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關節炎主要侵犯肩、肘、腕、膝等關節,局部出現紅、腫、熱、痛及功能障礙。典型的風濕性關節炎是對稱性、游走性、多發性的,可反複發作,易受天氣變化的影響。急性期過後,關節功能恢複正常,不遺下任何畸形或運動障礙(這點與類風濕關節炎不同),臨床以急性發熱及大關節游走性疼痛為特徵。
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在起居生活中的保養,首先應注意使居室內乾燥,忌潮濕,這對本病的康復極為重要。因為潮濕的環境中,潮濕的皮膚會增加人體熱量散失,使肢體溫度下降,從而加重關節疼痛。
所以,室內宜空氣流通、陽光充足,避免陰暗潮濕的生活環境,床鋪應乾燥、平整、清潔,衣物、被褥應常曬陽光。天熱多汗時應避風,立即將汗抹乾,勤換內衣,保持皮膚乾燥,預防感冒,注意不要感染濕邪而復發。
其次,注意保溫,對促進風濕性關節炎的康復,也有很大的意義。日常生活中,很多患者都有這樣的經歷,即在氣候突然下降的時候,關節就有預感,或疼痛加劇。所以,要特別注意關節部位的保暖,尤其是病變部位要特別加以保護,一要注意全身性保溫;二要每天對病變部位進行一至二次熱敷(用熱水毛巾或熱水袋均可),水溫一般在攝氏五十至七十度之間,每次熱敷十五至二十分鐘,以促進本病的康復。
此病的復健,一般是用「水療」,這可分為全身、半身和局部治法,病人在水池內或盆池中治療。風溼性關節炎急性期過後,關節炎的疼痛和腫脹已略減輕,即可進行水療或礦泉浴,水溫宜從接近體溫開始,在沐浴中逐漸加熱水溫,使水溫達到四十度上下,病人感到舒適並輕度疲勞感為宜。每日一次,每次十五至二十分鐘。
水療的意義,是當浸在水中時,人體的重量被水的浮力所抵消,關節活動時就不必克服肢體的重量,因而對關節功能障礙者尤為適宜,有利於改善關節的活動功能。此外在水中,溫熱作用於人體,可改善全身關節局部的血液循環,使新陳代謝旺盛,促進關節炎症的吸收。同時,溫熱可解除肌肉的攣縮,改善關節囊、韌帶、肌腱的伸展性,亦可改善關節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