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競爭力論壇日前公布「二○一三台灣幸福大調查」,金門縣蟬聯幸福城市第一名,基隆市則不意外又名列最後一名。
想想,這沒甚麼好意外的,當颱風走了,市區公車循環站的候車亭屋頂破了一個大洞尚未處理、候車亭的LED顯示器也毀損未修復、潮境公園的步道護欄破損尚未搶修、被質疑為豆腐渣工程的基隆暖暖區親水亭尚未拆除、漂浮在海洋廣場周遭的海面的垃圾尚未清除。
這些種種令人不便的民生問題都還沒有解決,基隆市產發處卻拋出設定性專區的議題,甚至沒有向市長報備,這種不分輕重緩急的處事方針令人不解。
除了颱風走後「尚未」處理的事項之外,基隆市的發展也超級落後,幾十年過去了,還是當年的模樣,即便多了基隆海博館,但觀光或交通配套依舊未見。
除此之外,基隆市政府從上到下,好似不曾提出任何有益的政策,可提升基隆市民的幸福感,擺脫不了年年倒數第一的命運。
基隆的藍色公路怎麼沒有活化運用?老舊又有補丁的基隆市公車怎麼不汰換?雨天也會下小雨的公車循環站候車亭、地下道怎麼不好好整修?
還有破舊的國光號候車亭何時才要翻修?
這些都是基隆市民每天都會利用到設施,為甚麼總被忽略?
黃懷樂(基隆市/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