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四地青年踏尋孔子行腳」活動誓師大會上,參與的青年學子一起攜手唱歌,期待將教育愛的種子帶到偏鄉地區。圖/潘俊宏
【本報台北訊】模仿孔子周遊列國精神,台灣師範大學連續第四年邀請兩岸四地大學生,一起到偏鄉為弱勢學生進行三周的課輔服務活動。
第一次參加的北京師範大學學生王笑非說,在大陸念書就明白理論和實務的落差,希望透過第一線的教學,將在台灣的經驗帶回大陸。
師大連續第四年舉辦「青年踏尋孔子行腳」,今年兩岸四地共有二十四所大學參與,包含九十三名師大生,以及近兩百名來自大陸的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內蒙古大學以及香港中文大學等校學生,服務人數及規模較兩年前只有十所學校相比,多了兩倍。
兩岸四地的大學生們昨天誓師典禮後,就先出發到新竹縣尖石國中、南投縣埔里國中及金門縣金湖國中等十六所偏鄉學校,進行一周的課輔;接著再到陝西、青海、內蒙等三十七所中學進行九天的教學。
第二次參加的師大應用電子系學生黃紹緯說,兩岸學生學習動機差異很大,台灣偏鄉學生學習資源不足,小朋友學習動機也不高,上課都趴著,需要用禮物及各種遊戲吸引,重點在學科輔導;大陸偏鄉課程壓力大,但學生學習動機強,挺直腰桿聽講,不過其他學習較被忽視,視野需要拓展。
來自北京的王笑非說,在大陸念書就知道理論和實際教書存在實務落差,希望透過這次下鄉,學習「第一線」教學經驗,開學後升大四的教育實習,就能將台灣經驗派上用場。
連續三年參加的師大地理系吳岡旆說,在大陸偏鄉雖然生活條件很差,但學生學習動機強,也很珍惜各種資源,透過服務反讓她懂得分享。
颱風剛過境,師大校長張國恩表示,學生這次下鄉,第一個工作應該會是協助「整理校園」,他藉此勉勵學生不要怕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