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交流站》讀經與我

能容 |2006.11.24
393觀看次
字級

過年過節我會陪長輩到廟宇拜拜,看到精美的經書常會忍不住請回家,信手翻翻即束之高閣。人家問起都說是佛教徒,但什麼是佛教,也僅止於此而已。

緣起於朋友常去的道場,需要大量手抄《地藏經》超渡亡靈,居於義氣「拔筆相助」;接著是天搖地動的九二一,為了哀悼塗炭的生靈,「認養」十部《地藏經》在家唸誦。「如是我聞。一時……」千百億毫相光難以思議,層層地獄卻讓人心驚膽寒;深惑旋出旋入輪迴的無奈,卻不知該如何掙脫這重重纏縛,心常戚戚焉。

漸入經藏始知釋迦牟尼佛本是人天福報具足的太子,欲解生死輪迴之謎,跟隨婆羅門長者修行;「非想非非想處天」已是長者傾囊相授的極地,仍無法了生死出三界。即獨自苦行於菩提樹下,六年間日食一麻一麥,身體極度孱弱。一日入恆河沐浴,力竭暈倒,經牧羊女供養羊乳,體力逐漸恢復,重入甚深禪定。他一直有個疑惑:「十法界明明眾生云云,為何定中卻空寂無一眾生?」那時天將黎明,他眼角瞥見一顆流星,突然了悟而大嘆:「奇哉奇哉!大地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能離妄想執著,則一切智、自然智即得顯現。」肉眼與佛眼所見無有不同,眾生執著肉眼所見,因而停滯不得出離;就如今所見的星辰,科學證明早已消失於光年之外,而肉眼仍執著於它的存在。

佛涅槃後,五百羅漢匯聚一堂,把素日聽聞的佛法整理紀錄,即是今日的大藏經典;故大藏經典是五百羅漢遵循世尊指導,修行所留下的實證紀錄。《楞嚴經》中阿難自恃是佛的弟弟,不免有所懈怠:「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維,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待……如人說食,終不能飽……」個人吃個人飽,修行的路一步一腳印,誰也替不了誰。

經文是翻譯的,礙於當時的字彙不多,一個字囊括很多種解釋,故有:「依經解義,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即為魔說。」的警語,在在提醒我們不可執著於字的表相,深入經藏才能信解受持。

「佛告阿難是諸有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無有是處。」每回《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唸到這裡,心裡就會犯嘀咕,以為至心受持也將一無是處。特地去寺裡請教法師,法師告知:「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卻墮惡趣,沒有這一回事。」真是差之毫釐,謬之千里。

「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剛接觸《金剛經》也是一頭霧水,繞口令般覺得好難懂,以為這麼深奧的東西,應是佛專為菩薩說的,一般眾生如何能懂?經禪修的洗禮才慢慢有些體會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金剛經》的「空相」與《地藏經》的「有相」也曾令我困惑,細細咀嚼,方知應以何身得度者,菩薩即現何身而度眾生,八萬四千法門即是為方便不同根性之眾生。「如筏喻者」,自古以來「筏」何止千萬種,因應時代變遷而有各色各樣造型,同樣都是要作渡人的工具啊!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色受想行識都空了,身心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煩惱拘束,就無所謂「苦厄」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經》是十分精簡的,出現這少有的重複句,想必是非說不可。接「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真是神來之筆,相形之下那四句就顯得扼要之極了。經典用心讀後有所了悟,即會如搭上線般欣喜,這就是法喜吧!

從小愛看雜書,尤其金庸的武俠小說,曾廢寢忘食的沉迷過。慢慢深入經藏,覺得經藏包羅萬象涵蓋乾坤,其他的書反倒沒什麼吸引力了。《佛說阿彌陀經》中有一段:「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瞬間宇宙來去,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展現,無量無邊的清淨本體……這豈是文字語言所能道盡的?只能一再用不可思議來讚嘆啊!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