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忠賢台北報導】台紐經濟合作協定簽署後,對國內的農牧業,包括酪農、肉牛、養鹿等行業,都造成衝擊,業者除盼政府輔導外,也要求對獲利的工業課稅,補貼受害農業。
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說,可參考國外作法,與其他部會研商獲利產業課稅,挹注進口損害基金補助農業。
酪農協會理事長洪長進憂心地說,國內廠商未來恐會以紐西蘭保久乳替代乳源,屆時會導致國內生乳發生供過於求情況,酪農產業恐怕會受重創,希望政府要有後續配套措施,保護國內相關的產業。
養鹿協會理事長鄭肇信指出,紐西蘭鹿茸的飼養成本較低,且國外並沒有消費鹿茸的習慣;開放紐西蘭鹿茸零關稅進口後,農民擔心會影響生計;但政府已承諾以十二年緩衝期逐步開放,且會有完整配套輔導措施,產業界選擇相信政府,也希望政府會輔導產業朝精緻多元化方向發展,把危機化為轉機。
肉牛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鍾國堂表示,美國牛肉有瘦肉精,市場都用澳、紐牛肉,現在與紐西蘭簽約、以後跟別國簽,進口牛肉只會愈來愈便宜,當然會影響台灣牛業生存,將要求政府對獲利百億的工業抽稅,專案補貼因此受損的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