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幸福程度,還是快樂指數,長年以來基隆市的評比都敬陪末座,不知道歷年來擔任基隆市的市長,作何感想?
明年要改選下任市長,身為居住在基隆多年的小市民,我想說說對未來基隆市的期望。
新市長與幕僚要實際勘察走過基隆的七個區深入了解每個區需要的建設或補強之處。比如中正區靠海,沿著中正路走可到和平島八斗子濱海公路。信義區卻翻山後進入到瑞芳九份地區,會看到層巒高低的山群,風景很美 。兩區可規畫為觀光重點區。
如以裝置藝術來說,中正區靠近漁港,可以利用廢棄物焊接成船員捕到漁獲的開心模樣,或用不容易毀壞的材料,做出鎖管的造型等,適合遊客拍照留念。
仁愛區可善加利用停車場上方空間,成立假日創意市集,一半鼓勵喜歡手工創作的人現場製作,一半讓大家去賣二手物品。
最糟糕的就是火車站和廟口商圈一帶,從公車總站到火車站的馬路上有斑馬線,沒有紅綠燈,路人過馬路不便又危險。
圓環的設計動線不良,有的內線車過了圓環要右轉上橋進中山區,總是打結,數十年來沒有改善。
不要年底到了預算還沒花完就把火車站前的那些花拔掉種新的,即便要種,也該有個符合基隆特徵的主題,不是隨便買了小花小草就想草草了事。
基隆為海港,火車站前應設海洋城市風格的意象擺設,這些藝術品,可透過在地創作比賽,來增加基隆市民認同感。甚至還能挖掘出未來的藝術家,何樂不為?利用基隆特色,創造在地就業機會,讓通勤族能在家鄉貢獻一己之力。
基隆很多地方的路面從來沒有平過、甚至一天到晚挖洞,工程又會拖時間。早期開發的中山區路寬狹小,往往只要一邊有輛車隨意停放,交通就打結不順暢;更別說市區的地下道,一下雨地下道內也滴滴答答的。
希望新市長公私分明,不替任何人關說,也不圖利特定人士,忘記黨派顏色,以提升基隆市民的幸福感作優先的考量,即便功成身退,我們會感謝你為基隆做的一切。
黃懷樂(基隆市
/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