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業大都市就業機會多、薪資高、生活機能佳、文化活動豐富,在在吸引鄉村地區青年。結果是大都市人口密度愈來愈高,鄉村地區逐漸只剩下老年人,愈來愈「老年化」,這是各國共同現象。但這樣的情形如果擴大為一個國家呢?
一個希臘學生表示:「我對自己的未來不確定。我想我不會留在希臘,因為這裡的失業率過高,薪水也低。很多與我同齡的人都有同樣想法,如果我們留在這裡,沒有人能得到夢想中的生活,那為什麼我們要留下來?」
在雅典的斯波地學校,夢想一再被擱置。該校的畢業生希望能夠有一份穩定工作,希望擁有充滿機會未來。但出現的只有失業和不確定性。在最後的一堂數學課上,學生們努力要解出複雜的代數問題。但是,要如何在今日的希臘景況下保持樂觀,才是最難解的方程式。
自二○○九年金融危機以來,希臘經濟已連續呈下滑趨勢。為了挽救希臘經濟,國際社會多次施加緊縮措施,而希臘不斷走高的失業率,正是這種措施所帶來的陣痛。為了獲取外援,希臘必須撙節,撙節又導致失業,使人才只好外流,國家「鄉村化」,整體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二○一一年,希臘青年失業率為百分之四十三,到了今年,數字更飆升到百分之六十四點二,為整個歐洲比例最高的國家。畢業生踏出校園,便要進入有史以來最糟的就業環境。青年紛紛前往德國等國家,尋找就業機會;據統計,移民到德國的希臘人,去年增加百分之四十。
希臘人才外流愈來愈快。日前特莎羅尼奇大學進行的研究發現,從二○一○年開始,已有超過十二萬名專業人士,包括醫生、工程師和科學家等,離開希臘。當年輕、有專業技能的人移民國外後,開始為本國的未來造成麻煩。國內人口老年化,出生率下降,阻礙希臘成長的前景。
今日的希臘彷彿一個凋零的鄉村,年輕人外移,逐漸只剩下老年人。人口外移導致希臘「老年化」,這對一個國家,嚴重性遠高於一國之內的鄉村地區。「經濟不會復甦了」,一個希臘大學畢業生表示:「受過教育的人都要出國找工作,留下來的是年紀較長的人。這表示希臘將來不會有發展。」
台灣同樣面臨人才外流危機,大陸訂定「十二五」計畫,大規模引進科技人才,鄰近的韓國、香港、新加坡也積極獵人頭,向台灣人才招手;前年馬總統召集國安會議,與會者提醒,「台灣已面臨人才赤字危機」,馬總統也警告:「人才流失已成為國安問題。」
前年國安會議示警,並未看見政府提出什麼緩解方案,二十二K的低薪情況依舊;逼走台灣年輕人,高階人才也嚴重流失。中國有政策扶持,有母市場,有垂直整合的產業鏈,對台灣人才自然有巨大吸引力。台灣科技研發龍頭工研院表示,中國陸續成立三十八個工研院,開出三倍薪水,鎖定台灣挖角。
政府須未雨綢繆,加緊提出解決辦法,促進企業升級,加速外移企業的「鮭魚返鄉」,並結合各項勞動市場,提出全面性供需平衡方案,包括合理化薪資等,才能留住人才,避免出現希臘一般的「老年化」、國家「鄉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