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生活學-- 陳郁秀:文創產業 要先認識自己

郭士榛 |2013.07.01
1810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台灣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已十三年,提出文創政策的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感概,政府推動文創政策執行方向出現偏差,產官學眾說紛紜,「台灣投資的都是末端,並沒有讓文創升級成一項產業」。她希望透過文創進行「國土規畫」,雖不任公職,仍天天構想「五都的旗艦文創」。

陳郁秀表示,政府發展文創產業,通路建立卻一直欠缺領頭羊,她強調,每聽到政府「十六加一」的文創口號就「很想撞牆」;因台灣文創產業一直找不出什麼才是主要產業,也沒有完善的配套,使文創產業陷入瓶頸。

陳郁秀表示,文化創意發展須有重點主題,才會有成果。像好萊塢用電影傳達「美國夢」;法國發展成文化大國;日本以精緻工藝營造小而美文化。韓國則用影視打響品牌,然後把科技產業推向全球。

原鄉加時尚 可成文創核心價值

陳郁秀表示,原鄉加上時尚,可形成台灣文創的核心價值。陳郁秀指出,台灣最漂亮的就是人與土地,所傳達的意象是台灣人和善、熱情與打拚精神,如果朝此發展就能創造自己的品牌,讓台灣的文創發展開花結果。她希望透過文創進行「國土規畫」,構想「五都的旗艦文創」。

「台灣有經濟奇蹟的基礎,有自由民主的薰陶,有科技的優勢,有普及的教育,有多元文化的特性,也習慣去吸收並有能力轉換多元的文化,有國際的視野,更有台灣越挫越勇的精神。」陳郁秀認為台灣是一顆鑽石,其獨特性就像顆未經切割的礦石,台灣的藝術家、創意、特色如果透過文創產業去磨光,台灣就能閃閃發光。

從鋼琴家、教育家、政治家盧修一妻子到文建會主委,陳郁秀的角色多元。陳郁秀說:「可能沒人知道,文化創意產業是因為九二一大地震而催生。」八十八年發生九二一大地震,當時任職文建會主委的陳郁秀,視察台灣各角落,「走到災區,看見工藝家失去謀生的舞台,我開始思考什麼方式可以讓災民重新站起來?」激發出她「從零開始」、以文化創意「修補大地裂縫」」的想法。

陳郁秀開始研究閒置空間,整合五大園區。九十一年推出了「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我從土地和人民出發,創造出新時代生活風格為目標,沒想到如今已成為國家最重要的政策之一。」

藝術文化、科技發明 融入產業

陳郁秀強調,她認定的文化創意產業目標,就是以「藝術文化」、「科技發明」容融入產業,達到產業升級效果,呈現在文化空間、 文化服務、 文化產品中的所有產業,幾乎無所不包,所以必須以「國土規畫」的高度及「生活美學」的廣度詮釋它。

陳郁秀進一步解釋:文化空間就是從兩廳院、縣市文化中心、文化館、學校藝文中心等,透過文化空間的設立,延伸至城鄉文化再造,到形成國家品牌。每個城市可從在地的藝術文化、最新技術與創意運用,建立城市品牌。

文化服務包含表演、生活、視覺藝術,還有促成這三種藝術的文化行政、管理及行銷。文化產品,包括食衣住行,看得見的產品、使用的東西。陳郁秀說:「雖然目前台灣整體的文創產業面臨沒有集中點的問題,但這也是台灣文創發展的契機,因為台灣創意人才與產業發展的思維非常有彈性,可均衡跨越各種不同領域。」

小檔案
音樂教育家陳郁秀,一九七五年獲國立巴黎音樂學院鋼琴、室內樂第一獎畢業。返國服務、演出活動頻繁,未曾中斷。曾任職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藝術學院院長、文建會主委、總統府國策顧問、兩廳院董事長、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獲頒法國「國家典範騎士勳章」、「國家榮譽軍團騎士勳章」、「文化部文化藝術軍官勳章」等殊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