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古代注家早已提醒我們,孔子自然不是在宣導我們去擲骰子、下圍棋,而是在強調人不應該「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俄國文豪高爾基(Maxim Gorky)為市儈主義下的定義,就是「很少的工作,很少的想,很多的吃」,如用文言翻譯,幾乎可以照搬孔子之語。
梁啟超論及敬業時就拿孔子說事:
孔子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又說:「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沒有人不可教誨,獨獨對於這兩種人便搖頭嘆息說「難」!「難」!
可見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藥可醫,唯有無業遊民,雖大聖人碰著他,也沒有辦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禪師,他常用兩句格言教訓弟子,說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他每日除上堂說法之外,還要自己掃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歲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門生想替他服勞,把他本日應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這位言行相顧的老禪師老實不客氣,那一天便絕對的不肯吃飯。
我徵引儒門佛門這兩段話,不外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地勞動,倘若有人問我,百行什麼為先,萬惡什麼為首,我便一點不遲疑答道:「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
這自然是老生常談,但之所以能成為常談,正以其言合於常理。但願我們不會有跟錢鍾書讀完某位英國學者的文集時相同的感受:
他這些話也許是該說的,但我怕是白說的。
原文──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論語‧陽貨第十七》)
今譯──孔子說:「整天吃飽了肚子,卻不用任何心思,這太麻煩了!不是有擲骰子、下圍棋的人嗎?玩著,也比什麼都不做好啊!」
(摘錄自龍圖騰文化《論語一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