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台中市詹姓台商兩歲二兒子罹患基因缺陷性血癌,化療效果不佳,還好么子臍帶血幹細胞完全吻合,二兒子經接受臍帶血移植,恢復健康,不需要再吃抗排斥藥物,昨天開心慶生。
三十四歲詹姓台商表示,去年六月次子確診為血癌,常陪孩子到醫院輸血、化療,他因血型不同,無法捐血救子,「次子一年輸血全靠社會愛心人士捐血,比我十六年捐的血量還要多!」他非常感謝,決定終身捐血,不但救自己孩子,也救別人的孩子。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巫康熙表示,造血幹細胞移植可分為骨髓移植、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以及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捐贈對象建議先找兄弟姐妹,因配對成功率為四分之一,若無配對成功,可藉由國內最大的骨髓資料庫配對。
巫康熙指出,很多人誤以為骨髓捐贈要進開刀房、抽骨髓內的血而裹足不前,現在隨著科技進步,捐贈者可採用周邊血幹細胞移植術採血,如同捐血人一樣的抽血方式,藉著分血儀器,經過離心機,將幹細胞分離後,剩下的血液再輸回捐贈者。
他說,台灣一年約有五百個罹癌兒童,患血癌者占三分之一,其中基因缺陷性血癌經化療後,治癒機率僅一成,建議在化療後,接受幹細胞移植,移植後約有三到四成會復發,尤以移植後的前二年最易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