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簽署,引起台灣相關產業憂心與反彈。大塊文化出版董事長郝明義與遠流出版董事長王榮文等出版、印刷上下游人士昨天發表共同聲明,呼籲立院必須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逐條審查、逐條表決,並聆聽民間聲音,為台灣爭取對等待遇。
郝明義、王榮文、中華民國圖書出版協會理事長陳本源、中華印刷科技學會理事長黃義盛、台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李錫敏、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王桂花等,昨日下午共同出席「出版上下游的聯合聲明」記者會。
郝明義表示,這份聲明陸續有許多關心出版、印刷業界的人士連署,接下來七月舉行公聽會,讓出版業、印刷業界提出看法及疑問,並且會把連署書提交給政府。
出版、印刷業在聯合聲明中呼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必須逐條實質審查、逐條表決,並且聆聽民間的聲音,不應唯黨意是從,應為出版上下游爭取到對等且適當的開放配套措施。另外出版業、印刷業也將整合民間力量,建議如何對「印刷及其輔助服務業」、「書籍、文具批發業」、「書籍、文具零售業」這三個行業互相開放條件,做出調整與刪改。
王榮文指出,這次簽約是由下而上,他主張應該要從上游往下游談,雙方各給一萬個書號、一百個刊號,讓彼此可以在對方的巿場公開透明地宣傳自己的作家、品牌,透明地展現自己的優勢,成就真正的產業交流。王榮文認為,台灣印刷廠到大陸處處受限,「表面上談判看起來平等,實質上處處還有玄機」。
兩岸服貿協議中,大陸開放台灣服務提供者在大陸設立合資、合作企業,從事出版物和其他印刷品的印刷業務。但黃義盛從印刷界看到的問題是,大陸印刷業多屬國營事業,且在大陸從事印刷要有準印證,「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是政治問題,不是經濟問題」。黃義盛表示,台灣印刷業者不是怕大陸印刷進來,「重點是有沒有對等的開放」。
郝明義表示,政府在兩岸服貿協議談判過程,不僅沒有把出版、印刷、書刊發行、書刊零售四個行業統整協調,反而是切割處理,一口氣對陸資不對等開放印刷、書刊發行、書刊零售三個行業,過程黑箱作業,事前沒有公聽會,沒有評估對產業的影響、沒有爭取到對岸對等的開放,將影響全台閱讀大眾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