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人時間特別多」,看似一個矛盾命題,但實際上卻反映了時間管理的真實意義。忙的人沒有很多時間可以浪費,特別會珍惜分分秒秒,以更有效率的態度去處理該做的事。
所謂「忙人」的定義,包括「身忙」和「心忙」,前者是身不由己,行程滿檔,但心情仍保持輕鬆自在;後者則看似悠閒,但勞心費神,無時無刻不在殫思竭慮,現在社會許多位居要津者,往往是「身忙」兼「心忙」的「大忙人」,此類「社會菁英」最需要做好時間管理:工作辛勞之外,健康休閒與家庭生活仍須特別注意,否則,雖成就了某些方面,卻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經營與照顧,不僅是生活中的缺憾,也是得不償失的「生命負債」。
一般來說,每個人都一樣,擁有每天二十四小時的時間,只是有些人把時間合理分配,充分運用,能做許多的事,能從容不迫、悠遊自在;有些人則毫無規畫,東做一下,西做一下,沒有一件事真正完成,甚至前一件事做錯了,後面要費更多心力來修正、來彌補,所謂越做越忙,或瞎忙胡搞一通。「忙人時間多;閒者時間不夠用」,聽起來像諷刺的話,但有事實經驗可參考,猶記得二、三十年前,我當兵退伍,在高中教書,並已結了婚,為了兼顧家庭生活所需,及提昇學歷、增進知識,因此一邊念研究所,一方面在中學兼了幾小時的課,雖然花了若干時間在教學工作上,但正常學習從未缺課或遲到,應繳的報告、作業,絕不落人後,且能保持良好的質量。反倒是班上一些同學,可能年紀較輕,沒有太大壓力;也可能覺得時間充裕,不甚珍惜,常常是「日高三竿」仍未起,悠遊閒聊無所事,不僅功課未讀好,身體也沒照顧好,心情又不見得輕鬆愉快,可謂蹉跎歲月,「學書學劍兩不成」。數十年後的今天,我看到大學校園裡這一類學生還不少,不知是新一代比較懂得享受生活?還是自我迷失了生存的意義?
個人如此,一個家庭也是如此,家庭要把日常作息、工作休閒預為規畫,使得家人能在各自的工作、學習上,發揮其能力,施展其抱負;又不忽略全家人共聚的時間,增進家人情感交融;經營溫馨的家庭氛圍。然而,遺憾的是,現代家庭成員,各個都有自己的生活天地,把家庭當成旅館,家人起居無定時、無交集,「家」只是一個缺乏關懷的親屬聯繫而已,因為大家忙碌,忘卻了家存在意義。事實上,真正忙碌的家庭,未必是相聚時間少、家人情感疏的家庭,反而更珍惜每一個可以相處的時光,因此「忙人時間特別多」,也可推及「忙碌家庭相聚時間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