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兩岸公益論壇熱烈展開,兩岸公益組織代表齊聚,圖後司儀台上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祕書長暨組委會主任李寧,前排左起為廈門海滄區區委書記鄭云峰、國台辦交流局副局長嚴中洲、影星趙文瑄。圖/王麗娟、李祖翔、永慶慈善基金會
首屆兩岸公益論壇熱烈展開,兩岸公益組織代表齊聚,圖後司儀台上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祕書長暨組委會主任李寧,前排左起為廈門海滄區區委書記鄭云峰、國台辦交流局副局長嚴中洲、影星趙文瑄、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黨組書記暨副主席齊鳴秋、國台辦副主任葉克冬、中華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趙怡、福建省副省長倪岳峰、大陸企業界代表曹德旺。
專題報導/記者李祖翔 圖/王麗娟、李祖翔、永慶慈善基金會
在第五屆海峽論壇中,首屆「兩岸公益論壇」上周於廈門舉辦,出席代表三百人,儘管台灣公益組織多達七萬個,與大陸無論在數量、制度與形式上都有顯著差異,但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代表暨佛光山寺副住持慧傳法師認為,首屆兩岸公益論壇的舉辦,已取得重要的共識跟里程碑,因為「愛心是一樣的」。
論壇內容引人入勝,除知識和新觀念的傳遞,更多的是感人故事。像是在地震中失去雙腳和親人後,於今年雅安地震以義工身分服務的四川舞蹈老師廖智,她的分享讓兩岸代表為之動容。
廖智一席話:「對於需要幫助的人,耐心對待他、尊重他、鼓勵他,他可以創造奇蹟;一個人不會有奇蹟、沒有愛也不會有奇蹟,但如果他知道有這麼多人能幫助他,有愛了就會有奇蹟!」連乘坐輪椅、同樣以自身經驗做分享的台灣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唐峰正都讚歎:「沒想到著重專業(理性)的論壇,透過公益就能這麼有溫度。」
經貿跨步 公益合作
山西省大同市福利院代表王美彬,今年二十五歲,分享的是被父母棄養、被領養後接觸公益及立志學醫照顧養母的歷程。王美彬說,父母並沒有明確告訴她領養的真相(在台灣是提倡需要告知的),但她猜自己是因為髖關節脫臼、天生殘疾被棄養。養父母則是因為認養殘疾兒能有補助才有此舉動,她和少了一隻手掌的弟弟都來自福利院,但隨著年紀增長和養父母與日俱增的情感,親子間早已不是簡單的利益關係。
「在他們的精心呵護下,我幸福、快樂的成長。」王美彬的爸爸是農夫,媽媽長期病重,即便不算富裕,仍不時強調:「過得挺好的!」大學畢業後,她基於感恩,回到福利事業服務,成為北京紅十字會康復醫院的護士,在急救隊中分秒必爭,挽救苦痛中掙扎的生命。她並不會顧慮自己有沒有作為交流代表的資格,只清楚意識到,把接觸到的、善的一面分享出去就是榮耀,榮耀中承載了許多生命中難以言喻的愛。
論壇發起人之一、中華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趙怡說,公益論壇是個起步,近年兩岸經貿往來成長,但台灣的軟實力、成熟的公益經驗應提供大陸觀摩,「經濟成長只是一個數字,兩岸人民也不該是看到地震的悽慘,才激發出慈悲的力量,在台灣,每個人都會找機會去付出。」因此論壇的用意,除了回饋大陸在觀光、經濟上的協助,也透過實際交流。找到彼此合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