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公益論壇分為一主論壇、二分論壇及工作坊交流。主題互異,從慈善、捐助、偏鄉關懷、災難救援、無障礙設計、經營管理、藝文教育,到個人服務心得都有。
兩岸公益論壇分為一主論壇、二分論壇及工作坊交流。主題互異,從慈善、捐助、偏鄉關懷、災難救援、無障礙設計、經營管理、藝文教育,到個人服務心得都有。佛光山代表慧傳法師卻從根本及大範圍服務類型出發,指出:「彼此共同特色是都有愛心、慈悲,但是真正的公共利益不只是慈善關懷、醫療救助、扶老濟貧,還應該包含心靈淨化、提升跟超越。」
「沒有自艾、自憐,把生命的殘缺告訴大眾:我可以堅強地活下去,你們也可以和我一樣!這種堅強的意志,不是慈善關懷就可以做到的。」慧傳法師說,即使是公益,服務後仍會有缺憾,可是透過發心可以把一切弭平,所以佛光山重視教育、文化。
在關懷過程中,義工、被服務者的心靈都會不斷提升,如讓義工協助父母照顧放學孩子的「月光天使輔導方案」,教學之外,還有考前祈福;要淨化心靈,所以創辦《人間福報》;在澳洲,作監獄輔導,受刑人自己用火柴棒設計一座寶塔贈與義工,「這座寶塔現在就放在佛光山,用來告訴大家,心靈改變後,做了很多壞事的人也會有變好的一天。」
在巴西,有「如來之子計畫」,發現孩子行為偏差的原因是沒有希望,其實根本不用老師再輔導,只要 學了一技之長,就能自立自強。服務本身也會提升,如有了慈善義工,再成立慈悲基金會,甚至修復募來的二手醫療輔具,主動送給有需要的人。
張老師基金會董事長張德聰認同慧傳法師的說法,肯定向下扎根的善種子必要性,表示「愛心要經過適當的訓練」。張老師在台灣以心理輔導聞名,論壇後即取得兩岸公益機構初步合作意向,未來可能共同辦理從「心」出發的諮商培訓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