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泥節日禮物中國老爸愛得淡定

 |2013.06.22
1024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正如英、美、法、印度、日本、加拿大、荷蘭……等國,大陸每年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一年一度的父親節,相較於台灣在暑假期間,以八月八日諧音所定的父親節熱鬧歡樂,中國消費市場上的「父親節經濟」冷颼颼,民眾採購送禮的熱情明顯不足,甚至有人不知道父親節究竟是哪一天。

在搜尋網站上打上關鍵字「父親節禮物」搜尋,會發現台灣有許多熱心年輕網友整理出「父親節禮物排行榜」,請吃飯、送紅包是「基本款」,健康食品、按摩椅、手表、電動刮鬍刀、電動牙刷、領帶、襯衫,是多年來蟬聯熱銷前十名以內的禮物,時下最夯3C產品手機、平板電腦也陸續出現在排行榜中。

至於大陸民眾喜歡送什麼禮物給父親,根據新華網報導,刮鬍刀、手表是「硬通貨」(Hard Currency,穩定的流通貨幣)。在吉林省長春市一些百貨商場,一家知名的刮鬍刀專賣店銷售員說,「銷量較多的基本上是(人民幣)六、七百元左右的中檔產品」,購買者年輕人居多,他們注重品牌,對價格並非特別敏感。長春市的巴黎春天,有位受訪的櫃姐說,「有時候會碰到節後退貨的顧客,基本都是年紀大的老人來退兒女送的手表,嫌貴。」她笑著說。

網購也成為兒女為爸爸選購禮品的重要管道,在太原理工大學讀書的劉博買了一本「最佳爸爸證」,在證書上恭敬地填上了父親的名字和自己的祝福話語,他說,「雖然不貴,但是相信父親收到了會非常高興的。」另外,戒菸類產品也是年輕兒女送給父親節禮物的首選,在廣州工作的吳澤斌買了幾盒戒菸糖送給爸爸,一家名為「雙東戶外」的網路商店,售價人民幣一百三十九元的電子戒菸器光在六月就售出近五千件,占總銷量的五分之一。

不知爸爸興趣與嗜好

無論如何,新華社引用大陸知名購物網站淘寶網的數據,顯示相較於母親節、兒童節,甚至是情人節,「爸氣」明顯不足。最近一個月內,平均每天只有八百多人次搜索「父親」禮物,共成交二十八萬筆,平均每一千個爸爸才能得到一份禮物,八成八的消費者都是為父親購買「T恤」而非「襯衫」。從商品數量來看,網站中與「爸爸」相關的物品只有三十二萬件,相較於母親節有二百六十多萬件;情人節有七百二十多萬件;兒童節更高達一千四百萬件。父親節的產品數量還不到送媽媽禮物的八分之一、情人間送禮的二十分之一、孩子專用物品的三十分之一。

新華社記者還到北京西單商場附近,隨機採訪了十多人,大多受訪者表示不清楚父親節是哪一天,只有三人表示計畫買一份禮物送父親,但「不知道買什麼好」。山東濟南禮品銷售員也說,有部分人想買茶給父親,但不清楚自己父親喜好為何。

在北京從事廣告平面設計的孫玲說,不知道該給父親送什麼禮物,如果送了東西,他可能還埋怨亂花錢。「我工作忙,父親節也無法回家陪他,打個電話聊聊天就算送個祝福吧。」來自鄭州的陸曉琨也說:「我打算給爸爸打個電話祝賀一下,但想不出送父親什麼禮物。」母親節時預訂了鮮花送給媽媽的她,面對父親節,卻想不到要做甚麼才好。有一位住在呼和浩特市第十八中學生張子俊說,「爸爸給了我勇氣和力量,但感激的話一到嘴邊,不由得憋回去了。」

有心有愛不拘泥形式

長年在外辛苦工作,節日到了卻無法享有和母親一樣的待遇,受訪的父親大方表示「並不介意這種差別化待遇」。已為人父的大陸民俗學家艾君說,因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和家庭角色,「中國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形式,讓父親承擔『養家糊口』的責任,『嚴父慈母』決定了父親無法像母親那樣,有許多與孩子交流的機會,所以孩子回報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新華社評論,誠如某位大陸網友所說,父親和母親角色不同,幫父親準備禮物感覺「矯情」,更何況中年男人對生活的要求比較單一和簡單,適合的物品也少,「有愛,有心,不必拘泥於節日、禮物這種形式,平時多打電話交流和關心就夠了。」而這才是大多數中國爸爸的真實心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