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趣》不怕殺身--史官與書的關係

奚樁年 |2006.11.21
1376觀看次
字級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大夫崔杼弒其君。這在奴隸制社會裡是被看作「以下犯上」的作亂行為的。齊國太史在記史的簡策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崔杼弒其君」的話。崔杼看了大怒,當場就把太史殺掉。太史的兄弟繼續這樣寫,崔杼又殺。最後一個兄弟還是這樣寫,崔杼不敢殺了。

有一南史氏聽說了這件事,也拿著寫有「崔杼弒其君」字樣的竹簡,準備捨身去繼續前幾任史官的義舉,半路上有人告訴他已經寫成,他才放心地轉回家去。

這裡說的「太史」,是周代史官(或稱「竹冊」)的名稱之一,此外西周史官還有外史、內史、左史、右史等名稱,西周以後,史官名稱更多。這類史官很早就有了,《漢書‧藝文誌》就有「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舉必書」之說。但「古」到什麼時候,人們就不太清楚了。

所謂「君舉必書」,說明史官的職責是為國君記言記事,有點像後世的書記官性質。所以齊君被崔杼殺死後,齊國太史有權也有責任把這一真實情況記錄下來。雖然這樣會觸怒崔杼,以致犧牲生命;但是,這對史官來說,又是義不容辭的。因為他們很講究所謂「書法」,以此來為奴隸制社會裡的最高統治者服務。如果有史官不遵「書法」,那就是失去了史官的職守,是會被人看不起的。惟其如此,齊的太史及其兄弟為保全名譽,哪怕面臨死的威脅,也決不後退一步。

因為史官「直書其事」,所記的是真實的歷史紀錄,這種紀錄,古人就稱之為「書」(在古代,「書」的涵義與「寫字」不是分得很清的)。因此古書上提到書時,往往是和「史」連在一起說的,如《左傳‧襄公十四年》「史為書」;《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史不絕書」;《國語‧楚語》「史不失書」,我們也還用「史書」這一名稱。

自然「君舉必書」,「書」的內容都是史官隨時所記,因而文體散漫,一般都無嚴密的結構,且都不成篇章,這只要我們讀一讀傳說為史官所記,後又經孔子整理的《尚書》中的各篇,就可體會到。

可以說,史官是中國最早期的「書」的作者,他們同時也掌管國家的藏書。《玉篇》上說:「史,掌書之官也。」這就是指史官。當然,他們是以國家名義掌管的,好像現今的「圖書館長」一樣。這些書都屬「官書」。除「官書」外,在奴隸制社會裡,其他人都是無權收藏書的。

 由於這些原因,那時想讀書很困難,不要說普通的老百姓或「士」,即使是屬於奴隸主階級的一員,要讀到自己想讀的書也十分不容易,如魯國的韓宣子,是卿,地位不能說不高,可是,他也只是因為受魯國聘請到了魯國,觀書於太史氏,才讀到《易象》與《魯春秋》兩部書。孔子出身於沒落的奴隸主貴族,傳說他也不得不向周的柱下史老聃問《禮》。這說明,那時的書是許多人都無法問津的。這是奴隸主階級壟斷書的一種手段。

史官既是中國最早期的作者,又管理著國家藏書,所以有的書上說他們很博學。但是他們一開始就依附於奴隸主階級這張皮上,脫離生產,過著不勞而獲的寄生生活,缺乏實際感性知識,因而他們對中國的文化建設,守舊的多,創新的少,宣傳的大都是奴隸制的陳腐觀念。自然,有些書,賴他們之力而產生出來,為後人積累了研究奴隸制社會的資料。

 不僅如此,他們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也應該說一說。由於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春秋末年,奴隸制社會裡出現了擁有大批土地的貴族,這些貴族漸漸地變為新興地主階級,周王室隨之逐漸衰敗,奴隸制社會開始崩潰,逐漸向封建社會過渡。這時的史官,眼看著他們所依附的奴隸主階級這張皮自身難保,便不得不尋找新的「衣食父母」,因而投奔他國。在出奔時他們往往順手牽羊,連官書也帶走,如《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就有南宮囂等周史官「奉周之典籍以奔楚」的記載。

這樣,到戰國時,封建社會形成,大批官書就從王室流落到了外面,私人也有書了。那時的惠施,就有書五車,他出門辦什麼事,總是把書裝載車上同行;還有墨子一次南遊到衛國,親眼看到「關中載書甚多」。

從這點看,史官對於打破奴隸主階級壟斷書的局面,也起了一定的作用。這時的史官,也轉而為封建統治者服務了。但他們的職責、性質已與奴隸制社會裡的史官大不同了。(大地出版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