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ho-hai-yan 撒奇萊雅族豐年祭紀實 選刊.上

文與圖/李秀蘭 |2013.06.05
2138觀看次
字級
圖/李秀蘭

今年暑假,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決定要好好的規畫自己的人生版圖,既然自己是原住民,而且是道道地地的撒奇萊雅族,因此,我們決定從自己熟悉的部落開始,一方面了解部落的民俗風情,另一方面則紮實的參加部落豐年祭,讓自己的人生清單不再只是空想,而是等待實現的計畫。

按照往例,每年的暑假,我們幾個好友都會沿著東海岸依序至各個撒奇萊雅部落參訪祭典,各部落呈現的方式不盡相同,但也各異其趣;今年是撒奇萊雅正名後的第五年,每個部落也漸漸發展出與阿美族祭典的不同風貌,但在歧異間仍能找到共同的元素,彼此分享也彼此學習,是今年我參訪的過程中收穫最多也最感動的一次。

出發之前,我好奇的問家裡忙著做的阿嬤,為什麼要豐年祭?阿嬤說:

「部落都會在每年七、八月小米收成後舉行豐年祭。族人辛勤耕作一整年而有所收成時,藉由舉行豐年祭,一方面對祖靈的眷顧表達感恩之意,一方面族人也彼此相互慰藉。」

撒奇萊雅人稱豐年祭為malalikid,有別於阿美族對「豐年祭」的名稱──ilisin或malikuda;malalikid是為了感謝信仰中「創造之神」(Malataw)為族人帶來作物豐收。傳統撒奇萊雅人豐年祭大約在農曆七至八月刺竹尾下垂時舉行。在收割小米前,全家人聚在一起到戶外喝酒、吃糯米飯,然後砍下台灣山棕(balidas,嫩莖可以食用的野菜)的葉子用來綁在小米穗上,準備慶祝豐收。每一家都要準備三塊糯米糕(tonoz)以及酒、檳榔,放在家門口,以便迎接巫師(mapalaway或稱祭師)的到來。巫師會到每戶人家,將糯米糕(tonoz)等食物給家中有親友剛去世的人家享用,撒奇萊雅族稱這種儀式為padongi',奉祀對象為女神Dongi',向她祈求帶給家中平安並慰藉活著親人的心情。舉行完padongi'後,就開始舉行豐年祭(malalikid)。



根據我們幾次參與豐年祭的經驗,決定從遠在瑞穗的馬立雲部落豐年祭開始,並整理出各部落與眾不同的特色。一個完整的malalikid包含了迎靈、宴靈和送靈三個階段,有些部落還會舉行捕魚儀式,如此,整個儀式才算完成。

迎靈──由男子年齡階級中的青壯年負責,其中最高齡者為主祭,通常是由部落的頭目進行儀式。主祭會左持薑葉、右捧蕉葉引領階級青年護衛隊伍,一方面作為部落代表祭祖,另一方面也遏阻惡靈趁機作亂。

祭台設在祭場的東方,地上放的祭品,祭品下面必須平鋪完整未破的香蕉葉片,祭品不可有味道濃郁的蔬果類:例如蔥蒜等;祭台前方要注意不可有任何人畜通過,以免觸犯祖靈。青壯年按著年齡由長至幼順序排列,由頭目領唱祭詞,迎接神靈與祖靈。

迎靈時,頭目與部落長老吟唱迎靈祭歌。因為頭目具有與神祕世界溝通的能力,所以在迎靈祭歌中,頭目可加入實詞歌詞以招求祖靈降臨。自始至終,迎靈祭中不許女性參加的習俗,並沒有隨著社會變遷而有所轉變,在族人傳統的觀念裡,依然認為迎靈祭是神聖的,祭典中的歌舞平常是禁止唱與跳的,甚至連練習都被嚴令禁止,否則會受神靈處罰降災或者病死。因而在迎靈祭裡,每一位參與的人都以無比敬畏的心情專注地高歌跳舞,即使舞步單調沒有變化。



宴靈──感謝神靈及祖靈保佑今年的豐收,宴請神靈及祖靈迎靈祭之後,進入宴靈祭,正式展開豐年祭慶祝活動,這是一般人所看到的豐年祭,除了男子年齡組織全員參加,每一家指定婦女一名出席外,其餘的都可以自由參加歌舞活動,宴靈祭歌舞與迎靈祭相同,而且可以反覆的唱跳,但氣氛不似迎靈祭嚴肅、單調,反而充滿節慶的歡樂。過程也不再限制歌舞形式,大家可盡情表現,狂歡熱鬧。最後一天下午一點到三點招待外賓,外賓可以插隊共舞,但過了三時,外賓就須自動離開隊伍,因為外人不該久留。

送靈──歡送神靈返回靈界,並祈求來年豐收,在迎靈祭時,男子組以敬畏的心情迎接神靈,相對地在最後一天,婦女們則以歡送的心情歡送神靈返回靈界。送靈祭主要是由各家的婦女家長組成歌舞隊伍,顯現族人母系社會的特色。婦女依長幼順序排列,繞圈歌舞,送神靈歸去。整個豐年祭是有始有終的,所使用的歌舞也以豐年祭中跳的歌舞為主,禁止日常歌謠與舞蹈。各部落的豐年祭分別在每年七月至八月間舉行。族人辛勤耕作一整年而有所收成時,藉由舉行豐年祭,一方面對祖靈的眷顧表達感恩之意,一方面族人也彼此相互慰藉。



祭典中,部落男性手牽著手圍成一個圓形,慎重而熱情的歌唱跳舞。各年齡身穿不同的祭典服飾,依年齡大小次序排列著。圓圈中央象徵與部落祖靈最接近的神聖地域,退休級的耆老就圍坐在這地方。喝酒在malalikid中是一種儀式。祖靈只認定、且停佇在有酒杯的氣氛與光影之處。藉著喝酒,歡樂的氣氛才得以釋放。而在用力的歌舞唱跳中,自身靈魂與軀體的辛勞,才能夠得到慰藉,並以自己的身體當成獻祭的器皿,一直通往祖靈引導的路。

撒奇萊雅部落仍然傳承著以男性為主的豐年祭,蘊含了極為豐富的意義,而且也承載著部落的運轉與記憶。而女性在malalikid的結尾,則扮演「送靈」的角色。藉由女性孕育生命、安定生命的力量,使得部落族人能夠逐漸地從豐年祭的情境中,回歸至一般日常生活。阿嬤曾說:

「記得小時候的malalikid祭典,慎重的辦理約要一個星期左右,依部落的型態和收穫而不同。常見的儀式包括成年祭、迎賓舞、豐年祭、耕種祭、捕魚祭等,近年來也增加賽跑、拔河、射箭等競技活動來助興,而原本限男子參加的祭典活動,近年也逐漸開放女性參與,舊俗與禁忌已隨著部落的開放漸漸改變,比較活潑而且愈來愈受大家歡迎。」

希望這一趟行程可以完整的紀錄和闡述撒奇萊雅族豐年祭的真正風貌,隨著組合每一部落的祭典拼圖,一方面架構較為全貌卻又概括的原住民祭典圖像,另一方面更邁出重振文化傳承的重要的一步。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