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擴展 活絡經濟 考量可行性

胡宗華 |2013.06.05
1174觀看次
字級

政府搶救經濟的策略過於緩慢,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認為,應該運用台灣最大的優勢「故宮中華文物」,將展出典藏不到百分之一,擴大到百分之四十,這是「嶄新創意」。

故宮珍藏的文物舉世無雙,據說每場展次都不遺漏,窮其一生仍無法看完;因為古文物近七十萬件,每次僅展出三千件,數月一輪,亦只能窺探皮毛。

眾所周知,故宮是觀光客必到的熱門景點,既然想振興經濟,理該善加利用,創造商機。但故宮腹地太小,受限展覽空間,無法擴大展出,既使故宮南院在民國一○四年底營運,仍是「杯水車薪」。

戴勝益建議政府用一百甲台糖土地,打造二十棟特色展館,像是古銅器館、書法館等,每館由企業認養,國際企業亦可競標。重要的是,展覽館軟硬體分開,企業負責設計興建,交由故宮管理執行。

針對建議,故宮和學者皆曰不可行,重點在文物搬運風險太高,古文物保存不易,必須要有良好的技術與空間,若沒有適當的保護措施,文物容易造成破壞。

個人認為,建議做法有諸多好處,一來企業博得美名,藉著覽館宣傳廣告,並可抵稅。再者政府土地活用,無需支付建築費用,節省不少公帑;由中央統一訓練管理,避免外行領導內行的隱憂,達到專業水準,一舉數得。

凡事有利有弊,想要經濟復甦必下猛藥,政府何妨研究考量其可行性,無需一昧反對。至於窒礙難行之處,評估改善之道,如減少展覽館數量、限定參展文物等,打造雙贏的局面。

胡宗華(台北市/文字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