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教育部國教署昨天召開建教合作審查小組會議,將核定一○二年度建教合作廠商、學校及招生名額。由於建教生權益保障法多項規定比勞基法嚴格,例如規定建教生晚上十時後不能工作,兩周工時八十小時也比勞基法少四小時,有些廠商因此打退堂鼓,申請件數比去年少了三分之一,還有八所高職退場。今年申請建教生名額只剩一萬零六百二十六人,比去年少了約六千五百人,減幅達三成八。
建教生權益保障法今年上路,一○二學年度入學的建教生開始適用,教育部日前預告「建教生訓練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草案,針對建教生權益,採正面和負面同步表列方式,明定廠商在契約中不得記載的十大禁止事項,包括不得排除建教生請求損害賠償及限制求償金額,建教生違反工作規則時,也不得扣除生活津貼等。
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黃新發表示,上述申請件數經過實地訪評後,不通過率約一成,昨天審查結果可望核定八千多個建教生招生名額。
黃新發指出,受少子化衝擊,建教生人數本來就逐年減少,今年合作廠商雖然略減,但建教生獲得的保障更好。免學費政策減輕家長經濟負擔,讓部分學生不需要半工半讀,因此建教生招生名額減少,但衝擊並不大。
兒少盟秘書長葉大華認為,教建合作最重要是培養一技之長,讓學生學到核心就業能力,國內建教合作只是把建教生,當作廠商找不到正常勞工時的替代人力。她建議教育部應更有前瞻性,像英國學徒制的生技產業、台灣要發展的文創產業等,都可以引進建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