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教育經費短缺,教育部日前宣布未來學生健康檢查,將由原本小一、小四和國一的三階段,取消小四生健檢,但台北市教育局卻表示,北市未來各級學校學生健檢的受檢對象仍然照舊,不會縮水;由此觀之,國內學生健檢將會出現「一國兩制」現象,不甚妥當,值得商榷。
同是中華民國國民,也都屬國民教育階段的學生,理應接受同樣的權利和義務,但如今卻只因就學地區不同,學生健康檢查權利就有兩次和三次的差別,會讓被取消地區的家長和學童難以接受,為何同是國民,都盡相同的義務,繳納一樣的稅賦,卻有不同的權益和福利,這種差別待遇容易讓弱勢一方產生權益「被剝奪」的嗟嘆,政府相關單位應正視問題的嚴重性。
國民教育存在「一國兩制」的現象所在多有,為維持全國基層教育的一致性,與確保均衡的教育品質,主管機關應該正視差異,並防止繼續擴大差距。
過去台灣地區部分縣市依照教育部規定,從五年級開始教授英語,但是唯獨台北市從三年級開始,後來教育部修改規定英語教學從三年級開始,台北市卻又改變政策,從一年級新生就開始。
這種看似短短兩年的差距,卻讓台北市以外地區的家長,產生恐慌和焦慮。其他諸如教育經費、班級人數和教師編制等,直轄市都擁有先天上絕對的優勢,如今連學生健康檢查都將出現一國兩制,這教台北市以外的地區的家長和學生情何以堪?
國民教育屬強迫教育、義務教育和基層教育,其全國一致性的要求最為強烈,如今在教育部放任下,已出現許多「一國兩制」現象,而這些不公平、不公道的情形,明顯違反社會正義和教育普遍、普及的原則。
政府主管機關當務之急是弭平地區間的差距,而不是繼續放任、坐視差異擴大與惡化,呼籲教育部拿出具體行動平衡城鄉差距,本「窮不窮孩子,苦不苦孩子」的初衷,別再輕言取消小四生健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