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長特別費核銷風波 我思我見我聞

 |2006.11.20
640觀看次
字級

勿用民粹激化對立

國民黨籍立委閃電通過查核十二職等以上正副首長特別費使用提案,這種擴大延燒政治鬥爭的作為,近乎相互「毀滅」,筆者期期以為不可,因為如此的激化對立,對社稷民福何益?

如果朝野尊重憲政體制精神,能冷靜理性並「就法論事」,無論對建構「反貪腐」制度和特別費使用規範等,相信會有妥適的「衡法度理」解決途徑。然而觀察近來的政局紛擾顯示,卻非如此,經政治人物一再操弄「民粹」,反而激化對立,和無謂的仇恨,更模糊了問題焦點。

天下沒有全對或全錯的事,也無完美的聖賢之治,自應循民主憲政體制的法律途徑處理,而非用「民粹」來解決政治紛爭,何況台灣政情特殊,藍綠各有旗鼓相當的支持者,如果用情緒性的激化必適得其反。

像台北市長馬英九特別費風暴,乃在「便宜行事」,及未能防範「不妥」所造成,並非因「貪念」所致,其中自有其法律辯護的空間,不過因經年累月的「民粹」效應,使一般人易形成「積非成是」、「曾參殺人」的觀感,使台灣長期陷入政爭的泥淖中,馬市長未能及早說清楚、講明白,亦算自食苦果。

但各政黨未能以「哀矜勿喜」態度審慎因應,卻「見獵心喜」的躁進誤事,進而以「民粹」激化社會對立,更令人遺憾。

杭東(台北市/資深新聞工作者)

蓋章文化貽害無窮

台北市長馬英九特別費的核銷單據,共有八個蓋章欄位,也就是說除檢據報銷者和承辦人外,要經過六個核章關卡,最後一章由秘書長核定,但根據授權辦法把專章交請他人保管使用,因此秘書長對核銷過程全都不知情,更別說市長了。

特別費承辦人已任職三年多來,六位核定人員都是「例行蓋章」、不看單據,雖說是信賴承辦人,卻難脫核定不實之責,其中市長辦公室主任因此請辭,合理也合體制。

馬英九市長的特別費事件,凸顯了官場普遍存在的「蓋章文化」,若不痛切檢討改善,一方面會因流程過長影響行政效率,另一方面就算再了不起的聖人當市長、總統,都難免有「沾鍋」的一天。

饒平(台北市/退休人員)

反映官場徇私文化

台北市長馬英九特別費核銷過程,出現「換發票」情況,審計部發言人王永興日前表示,這種錯誤實在離譜,並強調以此種「便宜行事」的報帳方法,完全違背會計人員的基本工作規則。

其實,此種便宜行事作風僅限於對上(長官),換句話說,對長官的要求極盡配合之能事,並對單位首長特別費不是「網開一面」,就是刻意「放水」,但「愛之適足以害之也」,遂陷入今日的局面。

但對低階公務員或是民眾需求,卻極盡百般刁難之能事,基層人員的帳單欲核銷,簡直是要「過五關、斬六將」,只要單據有一點瑕疵,會計人員絕對不會輕易過關,相信此乃大多數公務員共通的經驗。

難道單據的審核作業有兩套標準嗎?非也,是會計人員憚於冒犯「龍顏」,以免影響前途,所以癥結正出在徇私,若會計人員當初能在查核報銷單據時不徇私,就沒有如今的陳總統國務機要費,及馬市長特別費風波,希望政府能從這兩件核銷問題得到教訓,積極制定防範的措施。

無言(台北市/教師)

審會計人員和稀泥

相信在公家機關上班的人,都有請領加班、出差費等款項經驗,有時暢行無阻,有時又窒礙難行,如果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因核銷的會審人員懂得「識時務者為俊傑」,對愈高層的人愈寬鬆,但對愈基層的人愈嚴苛。

筆者服務的看守所曾發生疑似集體虛報差旅費情事,當時長官慰勞自己人馬兩天榮譽假,並授意:「這是給你們的福利,去不去觀摩皆可報領旅費。」會計部門明知這種拿國家公帑犒賞親信的行為不合規定,卻予「核符」,而且在遭檢舉調查時,甚至聲稱可能檢舉人挾怨報復,而檢察官也思淡化處理,因為這種虛報與浮報的「違法慣例」已行之有年,早積非成是、見怪不怪了。

筆者向在審計部擔任稽查的同學「聊天式告發」,他竟語出驚人:「沒出事就好,幹嘛跟我講這些?」言外之意是怪我無聊多事,審計單位眼不見為淨心態,令人頗為驚訝。

人事、政風、會計、統計表面是一條鞭,人事與考績權操之上級,機關首長頂多參酌建議權,然而考勤及准假等行政監督,機關首長已夠叫幕僚吃苦頭,所以會計看似超然獨立,根本卻是寄人籬下,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該嚴謹審核的全變得「從善如流」。

馬市長特別費「便宜行事」,僅冰山一角罷了,真要追究,全國當過機關首長的人幾乎無一可倖免。

修行(桃園市/監所人員)

軍方也常見假結報

繼陳總統的國務機要費後,台北市長馬英九特別費也爆發拿其他發票報帳情事,筆者認為,公家單位常發生用其他發票或單據假結報,主要原因之一是,每年的預算是固定的,如果經費沒有用完必須繳回國庫,同時下年度的預算會被縮減,因此許多主管會要求承辦人員以其他發票結報,然後把這些錢挪為他用或是當作「公基金」,而這種情形在軍方也常見。

因此筆者建議,除應全面修正預算制度,獎勵公家機關或軍方單位,主動將未使用完畢的預算繳回國庫,避免助長報假帳挪作他用的情形。

陳晟(台北市/教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