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名高中女學生原本國文成績很好、卻有「菜英文」。但突然間英文成績扶搖直上,國文程度卻直直落,老師同學覺得好奇,連她自己都摸不著頭緒,後來因為持續頭痛、頭暈,就醫檢查才發現,成績的變化錯置與她日前車禍腦傷有關,是輕微腦震盪造成的反常現象。
北醫蒐集二百個輕微腦傷個案,成功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掃描(fMRI)檢視患者的工作記憶,用科學方式確認患者腦部受傷的位置,並加以治療,在今年北美神經放射年會中發表。
台北醫學大學神經損傷及再生研究中心教授、雙和醫院副院長陳啟仁表示,腦外傷嚴重者會致命,輕者因為腦部傳導神經纖維受損,出現部分功能障礙。
以這名女學生為例,檢查後發現雖然腦部沒有明顯受創,但大腦額葉、頂葉部分功能受損,進而引起額葉其他部分活化,出現代償作用,因此造成女學生國英兩科成績錯置,但這只是短暫現象,當腦部逐漸復原後,又會恢復原狀。
陳啟仁表示,台灣推估每年約有十至十五萬名腦震盪後徵候群患者,通常檢查時沒有異常、腦部沒有出血,卻出現頭痛、睡不著、記憶力衰退,或對聲音、光線敏感等現象,多數六周會自然復原,但有百分之十五症狀持續。無法查出病因,只能吃止痛藥緩解,一拿就是好多年;甚至有醫師懷疑患者精神有異,被轉介到精神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