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晚參加聚餐,受邀與會者盡屬名流,冠蓋雲集,盛況空前。主持人客氣地介紹每位來賓身分,不外乎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學經歷背景、政經地位、豐功偉業......等。
回家途中,一路不斷思考著這個問題。聚餐的本意在聯絡感情,飯局中交換意見,拉近彼此距離。餐會中,名利奉承的高帽,無法免俗的為身分地位錦上添花。是否在這個高度功利的社會,人們在權勢名利中翻騰久了,每個人都成了漸凍人?
初次面對一個陌生人,先世俗地著眼於名片上的頭銜。如果名片上有響亮的職銜,接過名片的謙卑者,立刻矮人一截。當麥克風傳來被介紹者的頭銜,符合所謂社會高成就階層,或對自己官場事業有利的人士,與會來賓,多數停下手邊竹筷,給予禮貌性的注目禮。這不禁讓我好奇:當我們看待一個人,是否因為對方的高知名度、特殊的身分、財富權勢、而給予標籤化?甚至進而表現尊敬,給予特別禮遇呢?
這個社會看重的是什麼?是表相的名利嗎?什麼才是符合社會大眾的期待?自己的期待又是什麼?
人活著,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迎合他人?福報「瞬凍生命的樂章」專欄裡,提到漸凍人陳宏老師倒下之後,只有一個信念:「活著就要成長。」他不斷成長,儘管身體僵了,他的思想、信念、慈悲心及永無止盡的愛,卻一直向上攀升、成長。他像一棵堅韌的大樹,努力向天空伸展。這棵大樹,雖被困於狹小的床上,但是堅強的生命力,讓他看見陽光,感受到天空的寬闊,同時也看見平安、自在、喜樂,更活出生命的真諦。
反觀,紙醉金迷的社會,飲食男女及時享樂主義當道,媚俗文化成為主流,杯光酒影搏感情,卡拉OK聲聲唱,曲終人散留下了什麼?虛擲生命之後,只有清醒覺悟的人才會有刻骨銘心的覺悟。
人,彷彿成了名、權、利的大樹,是真真實實的心靈漸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