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自在又健康】基因訊息的啟示

楊乃彥 |2013.05.27
1093觀看次
字級

某知名國際巨星做基因檢測確定有乳癌基因變異,接受預防性雙乳房乳腺切除手術,並在紐約時報投書《我的醫療選擇》闡述其心路歷程,掀起全球討論。

「基因學」為一新興科學,在臨床應用方面效果仍十分有限,其檢測費用約十萬也非一般人所能負擔。重點在於其檢測的意義和其訊息的應用如何造福人類。

人體細胞內染色體擁有約十萬個基因,目前已研究的還只是少數。基因被稱為生命密碼,彷彿能決定身體的命運;事實上基因的表現是可以改變的,變好或變壞都與我們日常飲食、生活習慣、環境、保健品、情緒、醫藥等相關。

基因的表現與其開關有關,我們希望有利的基因如長壽基因能提早打開,而有害基因例如二型糖尿病基因則最好一直維持在關閉狀態。

因此,有疾病基因也不必害怕,遺傳只影響健康約百分之十,醫療更只影響約百分之八;反而是生活和飲食習慣決定了百分之六十的健康因素。少吃油膩食品、減少暴露在危害細胞的各種射線下、做好「情緒管理」等都可降低罹患乳癌。

女性的乳房有胃經通過,胃經對情緒波動很敏感,生悶氣或常發脾氣都妨礙胃口及消化吸收。常按摩胃經和敲足三里有益胃經保健。

「女怕乳癌、男怕攝護腺癌」,其實乳癌五年存活率達八成以上,攝護腺癌的致死率也不高。

二○一二年三月號「科學人」有篇文章《攝護腺癌無需篩檢?》報導哈佛大學醫學院歷時三十年追蹤研究攝護腺癌,雖然確診人數大幅增加,死亡人數反而穩定下降。攝護腺位置極敏感,而攝護腺癌多屬「惰性腫瘤」生長緩慢,宜觀察其發展,不必急於治療。

加拿大長期研究顯示,參與積極追蹤的男性,十年致死率只有百分之一,反而開刀一個月後死於併發症的機率是百分之零點五;顛覆傳統逢癌必手術的看法。

平時注重養生保健,檢討生活習性是否有不當之處。俗話「久病成良醫」,病痛是身體的訊息,了解自身體質變化,適當調養就是良藥;多呵護照顧身體,自然守住健康。

(作者為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營養學博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