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烏鎮,入夜也很美麗。圖/何定照
【記者郭士榛烏鎮專題報導】近年因重修老屋造鎮遠近馳名的中國大陸浙江烏鎮,有著一千三百年歷史,雖經歷修建再利用的造鎮過程,但未削減歷史和文化氣息,仍保有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情和傳統建築,同時結合觀光、休閒、文化,成為文化創意重鎮。
打造烏鎮的總設計師陳向宏表示,建築的生命在於適當和及時維護,可延續歷史建物價值,他指出,烏鎮有一批專業工程隊,即時維護烏鎮的景觀和建物。
古蹟、歷史建物再利用,是對文化資產的重視,陳向宏說,古蹟保護分兩類,一是依法規的靜態保護;另一種是像歐洲強調利用性的保護,兩者都不容忽視。
以舊修舊 修舊如故
陳向宏表示,烏鎮有東、西、南、北四條街,現已開發的是東柵和西柵,一九九九年,烏鎮一期開發首推東柵,不過東柵只是做建築外表、路面和河面的修護,按照「以舊修舊、修舊如故」的原則保護。
西柵的建設從二○○三年開始,以「老街不只給人看,也要給人住,不僅是觀光區,也是社區」的概念,著眼於古鎮保護與休閒旅遊結合成「休閒古鎮」。陳向宏說:「二○○七年,烏鎮西柵景區改造完成,實現了中國江南水鄉與休閒度假區的結合。」去年烏鎮遊客突破六百萬人次。
「烏鎮模式」受重視,成功來自於「政府主導下的市場化操作」,陳向宏指出,經過經營與長遠規畫,如今烏鎮居民在幾百年的老建築裡,享受著現代化的文明,自來水、網路一應俱全。
「重新打造烏鎮的原則是承接古鎮文脈、保持古鎮風貌。」陳向宏說,重建西柵老街,經過一番努力,因為老街內住著居民不好做事,因此首先遷移部分居民、工廠、大型商場。陳向宏說:「烏鎮當時房子產權不清楚,為避免未來產權紛爭,給予遷出的居民優惠政策,先把居民的房屋、公共設施收歸烏鎮公司,當產權清楚後,再請當地人回來繼續經營。」烏鎮老街經營方式是發揮房東經營的精神。
一店一品 品質保證
陳向宏指出,老街街屋修繕完工後,邀請居民回來,規定夫妻檔共同經營,經過培訓、選拔,才可營業,每日營收都歸他們,只要求誠心經營。一家店限二張桌子,一年收入可讓他們安心過生活,但每年微調,不合格就換人。
烏鎮的一切都採管控方式,有自己的農產、菜圃,提供有機食物,西柵老街內一店一種品項,不做大量餐飲,陳向宏表示,這是環境考量,怕汙染水源;而一店一品,不賣重複性商品,雖沒有競爭性,但可控制店家不黑心,一定比外面便宜。
大陸媒體都稱烏鎮西柵老街經營方式是「主題園區」,但陳向宏不以為然,他說,「主題園區」需要配套措施,但在烏鎮可隨性喝茶、聽說書,有很大區別。
開發烏鎮數十年,陳向宏回想最困難時期,政府給的資金少,完全靠企業支持,當時壓力很大,需不斷努力才能恢復和保持古鎮風貌,這是烏鎮的創意之舉。
烏鎮除了是旅遊、觀光重鎮,也曾舉辦「茅盾文學獎」,現在正興建木心美術館。陳向宏表示,第一屆烏鎮戲劇節完美呈現後,烏鎮會朝向文化大鎮邁進。他表示,烏鎮模式是尊重歷史、尊重文化的整體保護,傳承之中勇於創新,包含商業模式的創新、古鎮模式的創新、國際性節慶模式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