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毒澱粉事件愈來愈擴大,如同塑化劑案翻版,衛生署架構食品添加物登錄查詢平台,食品廠要求原料商符合國際性標準ISO22000安全規範,避免重蹈覆轍。
新北市新莊區名記豆腐公司的豆花原料「德細清粉」,被驗出含有順丁烯二酸酐化製澱粉,來源是台南市善化區的「三進粉業」公司,衛生局現場封存四三二一包問題澱粉,總量高達八十多噸,將進行銷毀。
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長林冠蓁表示,食品製造業者,應選用合法品項,違者將處六萬元以上、六百萬元以下罰鍰,違規產品沒入銷毀。衛生局將持續加強抽驗市售產品。
台中市衛生局昨天也查獲北屯區、神岡區兩家中盤商,供應北中南三十二家廠商含有「順丁烯二酸」澱粉,下游包括有肉圓、粉圓、粉粿店及食品行等產品的原料粉。
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為了讓民眾了解「順丁烯二酸酐化製澱粉」相關資訊,已經在衛生局網站成立專區,提供相關問答集,讓民眾查詢。此外,將持續抽查市售水晶餃、麻糬、黑輪、粄條等產品。
毒澱粉源頭 指向聯成石化
問題澱粉延燒,波及販售粉圓、芋圓、粄條、黑輪、豆花等小吃店。衛生署認為,源頭都指向聯成石化,及待調查的「退休老師」配方。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局長康照洲昨天表示,全案脈絡愈來愈明,除了怡和澱粉是進口貨源外,高雄聯成石化廠的「順丁烯二酸酐」原料,經由和美化工、協奇化製澱粉、冠響等大盤商,進入嘉南澱粉廠、郭信豐粉廠、茂利、泰昇等澱粉廠,及其他經銷商通路,流入下游食品工廠及市面。
康照洲說,問題澱粉再以地瓜粉、麵包粉等,供油炸食品使用,或用於製作粄條、粉圓、芋圓、黑輪、關東煮等下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