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袂兮無聲,玉墀兮生塵。虛房冷而寂寞,落葉依於重扃。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寧!」兩千兩百多年前,西漢君王漢武帝為了心愛的妃子李夫人病逝,將日夜思念,永不寧止的寂寞悲傷抒發為〈落葉哀蟬曲〉。
那時鐘火山有一種香草,名為「懷夢草」,據說放在懷裡就能夢見心裡思念的人。大臣東方朔因此將這名草獻予漢武帝,而李夫人果然翩然入夢!
夢中,夫人手持一束蘅蕪。武帝醒來,衣枕上彷彿若有餘香,歷久不散。後來有個地方術士名為齊少翁,在寢殿燃起燈燭,使武帝隔著帷幄相認,果然李夫人遙遙在望,只是不得進前,徒留慨嘆。漢武帝悲從中來,吟作〈李夫人歌〉:「是耶非耶?立而望之,翩何姍姍其來遲!」
美人何其多!然而漢武帝的愛戀與專情,能不使人動容?他的思念依託在香草的薰息之間,當時后妃所居寢宮特稱為椒房,只因宮殿牆壁以花椒塗之,不僅滿室溫香,同時隱含多子的祝福。漢代的後宮因而又名「披香殿」。
當時著名的文學家司馬相如曾有〈美人賦〉云:「金鉔薰香,黼帳低垂。」詩中描述以金屬製成的薰香球,中間鏤空以小盂置放香料燃燒,並有活軸、機環與球壁相關聯,使球體轉動而爐煙不致傾覆。
這樣巧妙的機關,乃是當時製造博山爐的著名工藝師丁緩的傑作。金鉔薰香球放在美人的被褥中,濃郁的氣息直接聯繫著愛戀。
情人的香氛在歷史的時空中飄盪漫遊,隨著荏苒光塵灑落在兩百年後,西晉著名的美男子潘安,小字檀奴,後代暱稱他為檀郎。檀香與玫瑰相融合,至今仍為愛情的著名隱喻。洛陽女子戀慕檀郎,於是手牽著手將他圍住,好教人欣賞個夠!
七百年後,中國歷史上另一位著名的「檀郎」乃是文壇才子李後主,「繡床斜倚嬌無那,爛嚼紅絨,笑向檀郎唾。」由於他的詞作〈一斛珠〉,使得千年來充滿愛戀氣息的香藥──檀香,最終賦予了多情美男子情郎、情聖的馥郁情調。
世間各種純淨芳烈的氣息,也終於因為賦予人們豐富難忘的追憶空間,故而登上與文學、藝術共同眺望世界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