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十八屆部長級會議在越南河內落召開,與會成員部長發表聲明,強調「貪腐問題正威脅地區穩定,破壞經濟發展」,並期望能聯手打擊腐敗份子。
不只APEC要求正視貪腐對區域穩定的影響,世界各國最近也颳起一股反貪腐旋風。兩個月前發動政變,奪取政權的泰國軍事執政團,原本矢言以打擊貪污為己任,最近卻傳出這些高官為自己大幅加薪,並出任主要國營公司的高階職務,使泰國新政權陷入執政困境,泰國輿論更要求一個清廉的新政權。
此外,總部設在柏林的全球反腐敗組織「國際透明組織 」,日前公布「二○○六年貪腐印象指數」,列出了全球一百六十三個國家和地區的腐敗排行榜。其中,伊拉克與貧困的海地、緬甸和幾內亞,都被列為世界上最腐敗的國家。
「國際透明組織」同時也針對三十個世界最大出口國進行了行賄調查,其中瑞士被認為是最不可能對官員行賄的國家,而印度與中國則被視為最可能行賄的國家。
有趣的是,在三十個國家排行中,表現較佳的前十名都是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也全是已開發國家;表現糟糕的多半是新興發展中國家,後十名中七個是亞洲國家,倒數五名是印度、中國、俄羅斯、土耳其和台灣。調查結果同時顯示,暴力、貧困與貪腐之間,有著高度的互相關係,海地、伊拉克、泰國都是明顯的例子。
執政者高談道德、透明和犧牲,本身就是最不應該收受利益的人。遺憾的是,很多貪腐者都是說一套做一套,套用李遠哲最近在反腐聲明中的一段話說:「在貪腐中不知悔改的政黨,必然會遭到人民的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