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昨天剛過,康乃馨是大賣特賣。
康乃馨是西洋花卉,原產於地中海地區,分布於歐洲溫帶以及中國大陸的福建、湖北等地,它也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普遍的花卉之一。康乃馨是英文carnation的音譯,它還有其他幾個名字:香石竹、獅頭石竹、麝香石竹、大花石竹、荷蘭石竹。康乃馨品種繁多,花色多樣且鮮艷,氣味芳香。因此是最受歡迎的切花之一,代表了健康和美好,可供作插花、胸花等。
在歐洲,康乃馨曾被用來治療發燒,伊利莎白時代它亦曾被用為葡萄酒與麥酒的香料添加劑,以代替價錢較貴的丁香。歐洲人至今對這種花都情有獨鍾,目前世界上有六個國家以康乃馨為國花,它們是摩洛哥、摩納哥、捷克、宏都拉斯、土耳其、西班牙。
與歐洲人對康乃馨的狂熱相比,中國「古人」對它並不大感興趣,只把它當做一種平凡常見的草花,名花譜上向來沒有它的位置。宋朝王安石有一首〈詠石竹花〉曰:「春歸幽谷始成叢,地面紛敷淺淺紅。車馬不臨誰見賞,可憐亦能度東風。」寥寥數語間,這分明是一花中小家碧玉嘛!
一九○七年母親節誕生以來,粉紅色康乃馨就一直是母親節的象徵。隨著母親節的影響愈來愈大,康乃馨也隨之風靡全球。
跟康乃馨不同,中國的母親花歷史十分悠久,它就是——萱草,又名金針、黃花菜、忘憂草、宜男草、療愁、鹿箭、虎百合等。金針和黃花菜之名最常見,中國人的餐桌上的佳肴少不了它們。
萱草最早叫「諼草」,「諼」就是忘的意思,「忘憂草」之名大概就源自它;「宜男草」出自《風土記》裡的一句話:「妊婦佩其草則生男。」
「療愁」與「忘憂」相類,而「鹿箭」源自佛經,更為這種花蒙上了神祕色彩。萱草原產中國,美國引進後進行了雜交育種,其英文名直譯過來就是「虎百合」。
萱草怎麼跟母親扯上關係呢?這主要是「宜男草」名字的功勞,生孩子的自然是母親,所以古代管母親居住的地方叫「萱室」或「萱堂」,「萱」就成為母親或母親居處的代稱。
萱草在中國文化裡地位十分顯赫,《詩經》裡多次提到它、曹植為之作頌、蘇東坡為之作詩、夏侯湛為之作賦。唐朝孟郊有一首〈遊子詩〉寫得最為情真意切:「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千載之下讀之,真不負母親花之名矣。
親愛的朋友們,如果這兩種母親花PK,你會支持哪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