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又文在紐約Coterie展發表美國線副品牌「01 Johan Ku」。圖/古又文提供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以雕塑般的服裝外觀著稱的服裝設計師古又文,今年開年忙碌又風光。二月在紐約Coterie展發表美國線副品牌「01 Johan Ku」;三月在日本東京時裝周發表訂製服主線品牌「Johan Ku Gold Label」新作,在日本時裝界颳起一陣古又文風潮。
古又文旗下針對不同設計風格及產品定位,衍生出兩個風格迴異的品牌,主線「Johan Ku Gold Label」是定製品牌,透過手工設計製作,專為女性設計,主打每一件單品皆為專屬設計。
品牌屬性 要分清楚
副品牌「01 Johan Ku」為美國三十歲以上婦女設計。古又文說:「應把品牌動線分清楚,成衣品牌靠近市場,定製品牌可做創作。」
古又文二○○九年贏得美國最大國際服裝競賽「Gen Art」前衛時裝大獎後,既是設計師,也成經營者。「找到自己在產業中與眾不同的優勢」,他強調,除專業創意,也要懂爭取海外分銷商,把貨鋪進通路端,賣給對的消費者。
古又文服裝專攻國外市場,因為他的毛織品適合冬季長又冷的歐美。古又文走的是精品店路線,從五、六千元的配件到一、二萬元的套裝都有。古又文指出,服裝設計師一旦自創品牌,等於經營一家企業,必須懂得商業運作、談判和經營方法。
設計產業 環環相扣
古又文曾說:「如果我要在台灣做品牌,只以台灣為腹地的話,幾乎無法生存,主要是產業鏈的問題。」讓設計產業有活水是最難的一環,在台灣產業鏈結構轉換並未提升,使新的設計師發展品牌困難。
近年政府重視文化創意產業,雖然政府很想積極做事,但國內產業鏈不夠紮實,古又文表示,以消費性結構來說,三萬元價錢,消費者會買法國品牌,不太支持台灣品牌;而就產業面談,衣服若在台灣製造,像做代工、賣原料、趕交貨期、懂國際貿易,環環相扣,但國內很多產業鏈是斷掉的,和設計師品牌接不上線。
古又文並不覺得這些是政府的問題,「台灣人口本來就少,國民平均所得也沒有歐美國家高,加上產業鏈問題多,逼著很多設計師去國外發展。」
電影靈感 織進衣服
自小喜歡看電影,古又文創作靈感都和電影有關,如日本東京時裝周服裝秀主題「Anna」,靈感源自法國電影《烈火情人》。他表示,電影中糾纏的情感都被融在整場秀的細節;全新設計方式將男裝布料逐一解構,加入女性化材料,再手工建構新面貌,在男裝剪裁及手工刺繡等細節上,看到層層交織元素。
除了擅長的針織單品,古又文近二年擴展皮革類單品,去年春夏系列,便與台灣廠商合作開發夜光紗線,創新的夜光針織吸引歐洲買家。
去年古又文為舞作《有機體》設計服裝,針織作品激發編舞家穆哈‧莫蘇奇編創靈感,也影響舞台設計;《有機體》五月回台演出,古又文特地回國觀賞。他表示,因這支舞作,引起其他國際團體合作意願,未來會有新節目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