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振、股市疲軟,工商界大老頻頻建議政府檢討證券交易所得稅;馬英九總統周三公開表示,行政院與立法院已分別成立專案小組檢討。今年倉促上路的證所稅,經立法院七折八扣後,早已變得有名無實,馬總統指示進行調整,應是一個改革契機。不過,誠如財長張盛和所言,檢討證所稅,必須把握一個大原則,即修而不廢,以免功虧一簣。
根據新修正的所得稅法,證所稅的課徵與股市大盤指數連動,起徵點是八千五百點,如果出售日之前一交易日股市收盤指數在八千五百點以下,稅率為零;八千五百點以上未達九千五百點者,稅率為千分之一;九千五百點以上未達一萬零五百點者,稅率為千分之二;一萬零五百點以上,稅率為千分之三。
事實上,證所稅自開徵以來,台股指數未超過八千五百點,投資人並不會被課到稅,然而,這項不合理規定卻成為台股難以突破的「天險」,投資人把證所稅視為壓抑台股的罪魁禍首。前財長劉憶如批評,「證所稅不應設定指數八千五百點為課徵門檻,全世界沒有人這樣做。這樣的規定,使得台股指數容易被操弄,也導致投資人的心理障礙。」
針對證所稅案,監察院四月中旬提出調查報告,批評行政院去年三月至七月推動修法期間,股市市值蒸發兩兆兩千億元,證券交易稅短收五百五十億元。直言「錯誤的決策比貪汙更可怕。」監察院長王建進一步建議,在財政困難的情形下,政府應開源節流,停徵證所稅,提高證交稅率,以免台灣步上希臘後塵。
根據《財訊》雜誌的電話訪問,有六成六的受訪民眾認為應修改或廢除證所稅,九成立委贊成應廢除或檢討,逾半數受訪者認為現行證所稅課徵方式無法達到公平正義效果。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稅系主任孫克難則認為,現行證所稅方案實際內容並不是證所稅,而是證交稅,稅制設計與國外概念差很多;真正的證所稅不應以台股指數為課稅門檻,而應以資本利得多寡來課徵。
究竟證所稅的開徵是否成為台股萎靡不振、資金外流的主要原因;馬總統認為目前尚無定論,仍有待學者專家進一步分析。不過,證所稅案提出之後,碰上歐債危機惡化,美國經濟復甦遲緩,台股每天成交量連續九個月在九百億之下;顯然證所稅設定不當的課徵門檻,對投資人造成的心理重大衝擊。如今馬總統同意進行檢討,正是調整證所稅所有窒礙難行與不合理規定的最佳時機。
儘管各界對於修正或廢除證所稅的意見紛歧,我們認為證所稅可以適度修正,但不宜完全廢除,否則先前的努力將回到原點。究竟證所稅的課徵該用什麼標準,其實國外有許多可供參考案例。歐美許多國家同時課徵證所稅與證交稅,股市同樣屢創新高,只要制度設計符合公平公開與透明的原則,讓投資人可以遵循,可以讓股市有良性的發展。我們期盼,行政與立法部門應加快腳步修法,避免不確定因素再次對股市造成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