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前夕,台灣早產兒基金會發表《期待你長大》短片,Yuki媽媽(中)現身分享面對早產兒時的心情,也感謝醫護團隊辛勤奉獻。她的兩個早產兒Totoro(左)和 Kitty(右)向媽媽獻花、獻吻並大喊「媽媽,我愛你」。圖/陳柏亨
【本報台北訊】根據統計,全台早產寶寶占所有新生兒百分之十,以一年二十萬名新生兒計算,估計有二萬名早產新生兒,除了死亡威脅,也伴隨各種急、慢性問題。母親節前夕,早產兒基金會邀請早產媽媽現身說法,勉勵其他媽媽要堅強。
「我只希望他們平安長大!」抱著四歲、三歲的早產兒女Totoro與Kitty,早產媽媽Yuki紅了眼眶。她因為有早產體質,兒子懷孕二十八周就出生,體重僅一千公克;女兒更是二十六周就出生,體重只有八百公克,且腦出血、視網膜病變、心臟閉鎖不全等早產併發症樣樣都有。
因為擔心提早出生的巴掌兒女,心力交瘁早取代了當媽媽的喜悅,幸好經過醫療團隊搶救,現在兩個孩子都健康活潑。
根據去年全球早產兒現況調查報告,早產兒媽媽身心壓力大,特別需要家人及社會支持。受訪的台灣早產兒媽媽中,百分之六十三完全無法感受到生育後喜悅,充滿挫折與焦慮。因早產兒出生後須立即隔離照護,百分之八十七的早產兒媽媽與寶寶產生疏離感。另有百分之六十三的早產兒媽媽害怕將寶寶帶回家照顧。
馬偕醫院新生兒科醫師許瓊心表示,早產寶寶呼吸道、肺部、神經系統都還沒發育完全,需要長期追蹤、早療,甚至視力都可能有問題。她建議準媽媽或計畫要生育的女性,若懷孕時有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異常、多次流產,或進行人工生殖多胞胎的媽媽,孕期應該密集追蹤治療,避免生下早產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