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素博 再現舌尖上的中國

陳玲芳 |2013.05.07
2637觀看次
字級
淮揚菜大師居長龍耍起刀工,把一葉萵苣片成格子。
淮揚菜大師居長龍耍起刀工,把一葉萵苣片成格子。
麵點大師陳恩德的「素菜包」,外皮有著二十八道褶紋。圖/徐凌雪、王釗
圖/徐凌雪、王釗

【記者陳玲芳江蘇揚州報導】去年大陸中央電視台製播的《舌尖上的中國》,記錄中國不同的飲食文化、歷史,在大陸掀起尋找美食的熱潮。而這股風潮也延續到首屆揚州素博會,主辦單位邀請台灣名廚柯俊年介紹台灣蔬食潮流,引領民眾神遊名菜大觀園,並請揚州兩位大師級名廚陳恩德、居長龍登台競技,一位展手藝、一位秀刀功,原版重現《舌尖上的中國》紅白案(宴席菜與麵點),讓揚州素博會增添扣人心弦的張力。

「台灣素食,從小吃到五星級素宴都很完備,這得力於台灣的農業發達,一年四季生產出穀類、豆類、蔬菜、水果等多樣豐富的食材。」台灣名廚柯俊年於素博首日登場,介紹發展成熟的台灣素食。他指出,台灣因為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海納各大中式菜系、日本懷石、歐美飲食、東南亞風等各式料理,「不論你想吃什麼國家的素料理,在台灣都找得到」。

素博會第二天,邀請淮揚菜「白案」大師陳恩德,現場示範「素菜包」、「如意涼卷」兩樣揚州點心,當他在台上展示成品時,許多青少年都衝上台前與他拍照,也有家長一邊讚歎「我們揚州美食,做得還真像工藝品」,一邊對孩子說:「我看,你乾脆去向陳大師拜師學藝吧!」

陳恩德出生於廚師世家,祖父、父親都是廚師,十三歲入行,一九六一年拜淮揚白案廚師黃忠林為師,二十多歲嶄露頭角,省文化廳列為「揚州三把刀」麵點的唯一省級傳承人。他精心製作的發酵麵團,五十克重的包子上,有著二十八道紋路清晰的褶紋,形狀如荸薺鼓,開口如鯽魚嘴。幾款怡紅細點(紅樓宴點心),更是嬌小可愛。

「紅案」大師居長龍,於素博會第三天示範「文思豆腐」、「鳳尾萵苣」、「素燒海參」、「櫻桃雙筍」等四道展現刀功的菜色,尤其是把一塊豆腐細切成二萬縷豆腐絲的「文思豆腐」,最能體現淮揚菜的刀功,而且一口吃下,還能品嘗到一縷縷的豆腐絲,更讓現場民眾嘖嘖稱奇,頻呼「大開眼界」。

做了大半輩子淮揚菜的居長龍,旅居日本二十五年,三個孩子留在日本開餐廳,自己則返回中國揚州傳承家鄉口味,《舌尖上的中國》節目,還以他為焦點人物。

這位讓淮揚菜紅遍日本的大廚強調,日本人注重養生、口味清淡,與淮揚菜不謀而合,只是「淮揚菜重味,日本菜重形」,因此他結合兩者,創造出「居氏料理」,讓不少日本藝文人士趨之若鶩。

素博去了沒 新問候語

一連四天的揚州素博會,今天閉幕,主辦單位除了免費加開兩班公車,也特意把活動時間延長到下午五時三十分。

昨日約有三萬三千人湧入會場,揚州當地媒體發現,「素博,你去了沒?」已成為揚州市民見面問候的招呼語,而「去瘦西湖玩,到素博會吃」,儼然成為揚州人上周末的熱門旅遊方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