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中時常出現雙方陣營謀略鬥智的橋段,最常出現的台詞為:「我們就來個甕中捉鱉、請君入甕」、「等到一切就緒,就來個請君入甕,殺他個措手不及」,即使是以考據見稱的歷史古裝劇,亦出現「興、苞二將已伏在賊軍退路,待其撤退,請君入甕,來個甕中捉鱉!」
這是謬誤的台詞,因為二者用法差異頗大。
「請君入甕」源自《新唐書‧酷吏傳‧來俊臣傳》載:「來俊臣鞫狀,初興未知被告,方對俊臣食,俊臣曰:『囚多不服,奈何?』興曰:『易耳!內之大甕熾炭周之,何事不承?』俊臣曰:『善』命取甕且熾火,徐謂興曰:『有詔按君請嘗之。』興駭汗叩頭服罪。」
意思是唐武后命來俊臣審問周興,來俊臣假意與周興對食,並請教問罪之法,周興即提出「以炭火烤之」的殘忍手段。來俊臣當場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周興當場叩頭認罪。
「甕中捉鱉」則比喻舉手可得、確有把握。如《水滸傳》:「這事容易,甕中捉鱉,手到拿來」;清‧李海觀《歧路燈》:「我見了他,掉我這三寸不爛之舌,管保順手牽羊,叫你們甕中捉鱉。」所以意思用法與易如反掌、十拿九穩、穩操勝券等相似。
電視擔負著社會教育的責任,不可不謹慎於用字遣詞,否則將以訛傳訛,造成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