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莉,美國職業婦女;喬凡尼,義大利帥哥,他們互相學習對方的語言。圖/菩提
小莉,美國職業婦女;喬凡尼,義大利帥哥,他們互相學習對方的語言。有一次,他們說起嘗試安慰悲苦之人所用的片語,《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書中這樣寫著:
小莉說英語會用「我到過那裡」(I've been there),悲痛宛如一個特定點,時間地圖上的一個座標,當你站在悲傷之林,你無法想像自己走得出林子,去到更好的地方,但若有人告訴你,他們曾經站在相同的地方,而今已走向新的生活,這就會帶來希望。
「所以悲傷是一個地方?」喬凡尼問道。
「有時,人們在那兒居住多年。」小莉這樣回答。
喬凡尼說義大利人表示同情的時候說:「L'ho provato sulla mia pell」,意思是「我的皮膚領教過」。意味著,我曾受過這樣的傷或留下這樣的疤,我完全清楚你內心的掙扎。
我呢?
只有一秒鐘,只用一句話,安慰悲苦的人,我會怎麼說?
我說,你值得。因為由你遭受過的疼痛與承擔,你配得到更好的人生。
走過不知如何走得過的一條路程,你,當然會有不同;勇敢堅強有加值,生死了知會進階,內力深厚一些的,尚且能透過這樣的機緣,進化且淨化自性與今生,至少,親歷過失去,轉化過痛苦的你,一定較能進入別人的內在視野,去感受前所未有的體會,視野對你而言,不只是眺高望遠,也是往內深照。
走出悲傷之林,自有自己的時間,自有自己的方式,然後,你要賺收疼痛的利益。
那男子在整點重複播放的電視新聞裡,一次次對著社會大眾懇請:「有誰撿到我的手機請還給我?」手機裡有他亡妻的照片,及生前寫給他的簡訊,他眶紅眼溼哽咽著說:「經過妻子去世的事,我怎還會在乎一支手機?實在是因為手機裡……。」
男子與手機,浪沫之末之一日新聞而已,旋即被捲沒吞噬在狂浪湧推的資訊汪洋,只有皮膚領教過的人才能聽得懂,且在記憶的扉頁輕輕標注,這男子真正在說的是:
「有誰撿到我的今生,請還給我!」
縱的時間、橫的空間、立體次元多向度,交錯成一個人的小宇宙,但推翻這一切,一個人的一生也可以簡單到出人意表,它只消是心中一個永恆的角落,置放一個和悌倩好的身影,就已然圓滿俱足。
走過那裡的人才懂。
深沉而柔軟的情懷,最宜放諸此生此世,心靈的微光常與悲憫相照相鄰,是我認為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