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花雨-- 千佛萬佛在人間 記馱經的白馬

滿濟 |2013.05.02
1339觀看次
字級

原本計畫要到榆林窟的,但卻傳來當地的水患嚴重。大陸的朋友告訴我們,土石洪水沖刷,整個景區已全部封閉,謝絕參觀。六月大陸各地傳出水患,我們到了敦煌莫高窟,景區某些角落還有泥沙堆積。

莫高窟不准攝影,走在各窟間,老實說,像坐火車過山洞,眼前的圖案,成為跳躍的印象派作品。絲路這趟行旅,佛窟的朝拜,只有兩個字:「失望」。整個佛窟,已包給民間的旅遊,眼裡只有營利,沒一點宗教氣息。要開特別窟,得再付費。在莫高窟的各窟走動,感覺是窒息的。走出黑色的洞窟,我在戶外,偶然看到白色的磚塔,詢問景區的導覽員,無一人知曉是哪位高僧大德的塔墓。站在草木深深的墓塔,我至誠頂禮,沒有姓名,又何妨?會留在絲路,後人為其建立了磚塔,必然是弘傳佛教有功的大德。深深的頂禮,獻上無限的敬意。

到西千佛洞,洞口的綠樹成林。輕輕地走著,一窟又一窟,那殘敗的圖畫,那壁上不全的雲朵、菩薩飛舞的衣袖……步出窟外,我的胸口堵滿大大小小的石塊。天上的白雲悠悠,我祈求法輪常轉,願千佛萬佛永在人間。

兩座佛窟,進出莫高窟的人潮絡繹不絕,千佛洞處在幽深鳥鳴的林園,一靜一鬧,各有不同的感受。絲路的佛窟朝禮,畫下一個圓滿的句點。

前往白馬塔,因為羅什大師的緣故。此次,絲路朝拜是為了親臨玄奘、羅什曾踏過的足跡。我越過萬水千山,為了實現二十多年前許下的追星之夢、朝聖之願,願我的雙腳,一步步與大師在時空裡交會。

白馬塔有這麼一段傳聞。相傳呂光於西元三八四年攻破龜茲,並征服西域三十餘國後,請高僧鳩摩羅什東歸傳法譯經。當途經敦煌時,鳩摩羅什夜夢所乘白馬托夢說:我原是上界天騮龍駒,受佛祖之命,特送你東行。現已達進陽關大道,我的任務已完成。次日醒來,白馬已安然離世。後人為感念白馬馱經的辛勞,將之葬於城下,並建塔紀念,取名「白馬塔」。

悉達多乘白馬出城,後於山林出家、遍學名師。羅什大師的白馬是天界的龍駒,是佛賜予大師的座騎,陪伴他的弘法之路。塞外的藍天,總感覺多了一層珠寶的彩光。掛在白馬塔青瓦角簷的風鈴逢風叮噹響著,坐在塔下的我,隨著風鈴,聲聲飄回千年前的敦煌。

回到旅館,手裡拎著雪碧汽水、酸奶,坐下來,大口灌著雪碧解渴。這沙漠四十度的高溫,乾旱的熱浪卻讓人擠不出一滴汗水。從不喝汽水的我,到了絲路,發現喝了好多瓶,人的習慣,原來在不同的地域,習慣是會隨之更改的。

絲路,這條充滿絲綢的熠熠之光,與駝鈴綿延不斷在風沙中響著,絲路不是夢幻的天堂,而是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走過的路。這是一條覺醒之路,更是一條悟道之路。當你的心準備飛翔時,絲路會是你一個終極的選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