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白鷺 圖/陳王時
現在人稱白鷺,會加上一個鷥字,稱為白鷺鷥。這是因為春天與夏天交界的時候,鷺鳥會換上絲狀般的羽毛,代表已進入繁殖季節,可以準備配對且繁殖下一代,加上了鷥字,就是代表白鷺的羽毛狀況。
這時的白鷺鷥的外型相當美麗,宛如穿上白色婚紗一樣;台灣話所謂的「白鴒鷥」,也是指繁殖季節的白鷺胸前,有著宛如領帶或絲巾的飾羽。
白鷺的羽毛何以一直都這樣潔白,讓古人到現代的人印象深刻呢?主要是因為牠們的羽毛有個特殊功能——具備自動碎裂的能力。就是說,白鷺的羽毛可以變成粉末狀態,一旦任何髒汙黏上牠們的羽毛,只要牠們用嘴巴撥一撥、整理一下,就可以讓髒汙跟著羽毛的碎屑離開身體。就是這樣的功能,讓牠們可以保持潔白的好形象。
我們常見的白鷺鷥包含小白鷺、黃頭鷺、中白鷺以及大白鷺等。其中,小白鷺與黃頭鷺是一年四季都看得到的留鳥,中白鷺與大白鷺則是屬於冬天會到台灣停留的冬候鳥。這些鷺鷥喜歡覓食水域環境中的各種小生物,覓食的時候,不喜歡受到打擾。
白鷺習慣群聚在一起,特別是大、小白鷺鷥常會一同出沒,當牠們群聚一起時,往往讓大家搞不清楚誰是誰,因為彼此的外觀與氣質都非常接近。可是只要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出牠們之間的差異。
體型大、脖子呈現S狀的是大白鷺;體型較纖瘦細長,腳黑色,腳趾宛如穿上黃襪的是小白鷺;體型介於大白鷺與小白鷺之間,腳趾是黑色的則是中白鷺;體型和小白鷺相似,但脖子較粗、嘴巴呈黃色的則是黃頭鷺,此外,夏天的時候,黃頭鷺會換上黃色的繁殖羽,更能區分牠們與其他白鷺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