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最新一期《台灣衛誌》的「台灣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顯示,蔬果攝取與認知惡化風險呈負關聯,也就是蔬果攝取得愈多,認知惡化的程度愈低。
研究發現,每周攝取五次以上蔬果者,四年後認知退化降百分之二十三;每周運動超過一百五十分鐘,生活作息正常有助於預防記憶退化。
這項由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蔡仲弘所做的探討分析,看出蔬果攝取頻率與失智症間的風險。他表示,蔬果攝取程度是認知惡化的預測因子,蔬果攝取可能影響認知惡化風險,研究結果也顯示,飲食對於老人減少記憶退化及長期健康的重要性。
蔡仲弘說,這項長期追蹤調查是以國際測量認知功能的量表SPMSQ為工具,分別在一九九九年及二○○三年針對同一群人測量,同時問卷也以生活習慣及飲食行為分析四千四百四十名、五十三歲以上個案。
研究顯示,每周攝取超過五次蔬果的人,追蹤個案四年後發現認知惡化風險減少百分之二十三。不過,蔡仲弘建議應多攝取深色葉菜類或大量多樣蔬菜,水果因含糖量高,攝取比例應下降。
研究也發現,蛋類與豆類攝取頻率每周超過三次以上者,相較每周僅攝取二次,蛋類的認知衰退程度可減少百分之二十三,豆類減少百分之二十,顯示蛋類與豆類攝取頻率愈高,認知狀況愈好。
每周攝取乳品超過三次以上的人比低於二次的人,認知惡化風險減少百分之十七,原因是乳品類含維生素B12,對神經組織有重要的影響,且能夠增強記憶力和注意力。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會購買健康食品如卵磷脂,用來增強記憶力,預防大腦退化速度。不過,研究發現,攝取補強性的卵磷脂與認知並無顯著關聯。
蔡仲弘強調,除了飲食習慣,養成規律運動及正常生活習慣也可預防惡化,他建議每周運動三、四次,每次四十分鐘,每周至少一百五十分鐘,老人家多走路或快走,會讓協調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