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H7N9禽流感疫情有持續擴散跡象,農業委員會研擬禁宰活禽政策,原規畫農曆七月十五日(西曆八月二十一日)中元節後,才開始進行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措施。
為因應禽流感疫情,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黃國青昨天表示,六月十七日起,除金門等離島外,全台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政策,所有雞、鴨、鵝要在合格的屠宰場屠宰處理,並由獸醫師檢疫後,才能售賣。
農委會早在二○○六年就制訂了全面禁止「傳統市場、臨時攤販集中場現宰家禽」政策,卻一再無法執行,至今幾乎所有傳統市場為迎合消費者,仍然私宰活禽,可能會成為禽流感疫病溫床,造成防疫大漏洞。
筆者認為禁止現宰家禽是維護國民健康的既定政策,就該有強力執行的決心,否則政府公信力何在?而且置國民健康於何地?
傳統市場是許多家庭主婦選購肉品的地方,但是市場環境的髒亂卻為人詬病,在這樣的環境下私宰活禽,不僅不人道也不衛生,買回的肉品恐危害健康。
政府擬定的政策卻一再拖延,是對肉販的妥協,還是不顧國民健康呢?希望政府落實政策,改變購買現宰雞鴨的習慣。
最近H7N9禽流感疫情來勢洶洶,農委會重新檢視肉品宰殺場所和販售場所區隔的政策,應該是件好事,希望政府有魄力執行,否則淪為空談不利防疫。
其實國人也該轉變觀念,即使上傳統市場買現宰肉品,已成生活習慣,但一旦危及飲食安全、公共衛生以及個人健康,就必須審慎考慮改變習慣,否則豈不讓健康亮起紅燈。
我們的政府應該再次規範傳統市場不得私宰,並加以落實。消費者則選購經過檢驗認證、出產自合格屠宰場的肉品,才能維護自我健康。
優客(花蓮縣/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