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綠還是漂綠?

李碧華 |2013.04.14
864觀看次
字級

地球問題早已不是未來式,無節制地開發與追求經濟成長,讓每一個居民都可能成為氣候變遷的下一個受難者。迎接四月二十二日地球日,造成環境破壞與傷害的空氣汙染、河川汙染、溫室效應、極端氣候頻傳等,再度形成熱門議題。

世界地球日的前身是世界環保紀念日,七○年代於美國校園興起,催生了一九七二年聯合國第一次全球環境會議。當時民智未開,環境正義問題才剛萌芽,許多工廠企業大量使用含鉛汽油,排放濃煙與汙泥,卻對於法律制裁,及負面評論也無所畏懼。一九七○年四月二十二日當天,兩千萬名美國人為了「健康且永續的環境」走上街頭,表達自己對環境的期望,如同309反核遊行當天,台灣有二十二萬公民為環境議題站出來發聲一樣,開啟當今地球上最具規模的環保活動。

此活動在台灣的窗口是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於二○○二年建置中文版地球日網站後,取得國際地球日網絡(Earth Day Network)授權,二○○九年多次造訪位於華盛頓DC的國際地球日總部,簽訂雙方合作協定,推廣台灣地球日長達十一年。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表示,今年以「Here's to Now愛地球做就對了!」為口號,呼籲民眾正視地球所面臨的危機,持續透過網路、專欄、電子報為活動暖身,「用聆聽瞭解問題,用行動做出改變,用消費友善地球,用態度影響朋友,把每一天當作地球日。從生活做起,一起愛地球。」參與地球日,可以怎麼做?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從食衣住行及育樂六方面號召全民參與,來草地講堂聆聽專家發言,支持綠色小農與商家,以綠色消費來愛護地球。

食的方面,珍惜每一餐,不浪費。攜帶環保杯來取代瓶裝飲料,避免索取吸管及免洗餐具。此外,也要退還店家主動提供的塑膠袋,減少一次的塑膠袋使用。

愛惜衣物,不輕易淘汰則是在衣物上的環保表現。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提醒地球居民,確實做好垃圾分類,避免垃圾對環境的傷害,盡量使用手帕,降低衛生紙的用量。另一方面,隨手關燈並拔除插頭,降低不必要的用電,盡量使用大眾運輸工具,減少碳足跡的排放量。

「每個愛地球小動作都是大力量,便利的生活,應該要建立在不造成後代子孫環境負擔的行動上。」藝術環保團體Somebody建立「地球保衛站」,號召創作歌手廖文強、舒米恩與徐佳瑩在活動粉絲頁擔任主考官,邀請民眾認識更多環保小知識。地球這一端,台灣的大學校園一呼百應,「笑盟」志工自創了「地球夜」名詞(Earth Eve),簡稱「Double E(E2)運動」,號召全球各地參加活動的民眾實踐「○垃圾」行動,讓地球每天都乾乾淨淨。

氣候變遷議題中,水源過度開發利用所導致枯竭、汙染、浪費及疾病等不容忽視。如何加重水資源的風險管理?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在地球日前夕舉辦水水市集,邀民眾一同體驗水水生活!「永續餐桌」、「物裡看水」及「臺灣之水」等三個市集,透過有機小農對土地的情感、創意夥伴對環境的友善,重新瞭解「水與食物」、「水與物品」、「水與環境」的關係,重新感受水、擁抱水與關愛水。

政府也不缺席,北市環保局和國家地理頻道在四月二十日舉辦「為地球而跑」公益活動。環保大使蘇麗文、林俊傑號召民眾當天走出家門,一塊響應大佳河濱公園將舉辦「為地球而唱」小型演唱會,現場也將放映「世界地球日紀錄片」,為大地發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