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小集 4--荒涼的蘭陵古墓

李瑞騰 |2006.11.13
8286觀看次
字級

九月中,我去山東南部的棗莊,參與一場以兩岸文學藝術為主題的論壇。

棗莊之南是嶧城;嶧城之東,便是隸屬臨沂的蒼山縣之蘭陵鎮。

蘭陵,好熟悉的名字。李白的詩「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盛來琥珀光」(〈客中行〉),說的就是這裡;傳說寫《金瓶梅》的「蘭陵笑笑生」,是否此地人士,我沒去多作了解;《史記‧孟荀列傳》中說:「荀卿適楚,春申君以為蘭陵令。」戰國之際,蘭陵屬楚,古書上說「故城在山東省嶧縣東」。

我來到了蘭陵。主辦單位的程序表上說,此行旨在尋訪台灣作家王鼎鈞先生的故居。

巴士從大道轉入小巷,一段恰可緩行小巴的水泥路,四處舖曬著黃黃的玉米,以及乾枯的枝葉;兩旁低矮房舍,可以看出是一小村落。車子很快就無法前進了,我們下車步行,走幾百米田間產業小路,一座「荀公亭」在焉。

我完全沒有心裡準備。那其實是一座古墓:楚蘭陵令荀卿之墓。石碑立於清光緒三十年(一九悾四),右有「蘭陵古墓」石碑立於石墩之上,標明是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左有「補建荀子墓碑」,立於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墓區雜草叢生,頗為荒涼。

由於剛遊過曲阜三孔(孔廟、孔府、孔林),見識其富麗巍峨之狀;且知近曲阜之鄒城有相當規模的三孟(孟廟、孟府、孟林),站在荀子墓前,我頗為感慨。

荀子本趙人,為孔孟之後的儒學大師。曾遊學於齊,三為稷下學宮祭酒;後來,他到了楚國,春申君命他為蘭陵令,但春申君一死,他官就沒得當了,從此就住在蘭陵,聚徒講學(李斯和韓非曾為其弟子),著書立說(寫完儒學經典《荀子》),以迄終老。一代大儒,埋骨蘭陵。

王鼎鈞生於蘭陵,他在回憶錄首冊《昨日的雲》的首章〈吾鄉〉中素描蘭陵,也寫到荀子墓,提到他「小時候爬上去翻跟斗」。鼎公故居已毀,今改建為一商場;而荀子墓雖存,卻僻陋荒涼如是。建議山東有關當局,在推廣蘭陵美酒之餘,重視這古今兩大文化資產,重修蘭陵古墓,如有可能,為鼎公築建文學新居,庶幾不負蘭陵美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