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一女高材生 走過躁症15年

陳玲芳 |2013.04.12
5688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雙極症療癒團體」,曾助北一女高材生度過躁症十五年,精神科主任蔡尚穎以電影《派特的幸福劇本》為例,表示與個案相處應把握不過度干預、過度保護、過度敵意之「三不」原則。

現年三十二歲的小蕾(化名),十六歲時以優異成績考進北一女,卻在高二那年首度躁症發作,出現暴躁、話多、精力充沛、無法靜坐症狀。高三學測當天,躁症復發讓她突然化身電影《臥虎藏龍》的女主角,跑到操場練功舞劍、翻筋斗,最後出動一一九,將她送至精神病院住院,因而中斷求學路。

從此,小蕾與家人的衝突不斷,關係降至冰點,親友都覺得她「很奇怪」,婚喪喜慶排斥她參加,街坊鄰居投以異樣眼光,讓她的人際網絡幾近崩解。所幸,在北醫附醫長期藥物與團體治療下,已有十年未發病的她,不僅能獨立生活,也正在尋找新工作,包括尋覓另一半,小蕾昨天在蔡尚穎陪同下現身說法。

蔡尚穎表示,在《派特的幸福劇本》電影中,派特是一位罹患雙極症的老師,在春天時發病,對前妻與家人暴力相向並騷擾同事與街坊鄰居,故被強制住院治療。

從電影中發現,由於躁症的臨床特性,受雙極症所苦的並非只有病患一人,如果「過度干預、過度保護、過度敵意」不但影響病人情緒,也會延誤其自然緩解的過程。

蔡尚穎說,北醫開辦「雙極症療癒團體治療」已逾十五年。患者易在青少年求學時發作,常有行為改變、暴躁易怒、不停說話,甚至突然瘋狂購物等症狀。據統計,台灣約有二十三萬名個案及其家庭受此症衝擊。

春季氣候多變,是俗稱躁鬱症的「雙極症」好發季節。蔡尚穎表示,躁鬱症屬先天影響,後天的壓力、環境、情境則會誘導發作,透過定期團體治療控制,可以完全康復重返社會,但要避免復發,最重要的是家人及社會的支持。

他建議身邊有躁鬱症患者的民眾,只要與他們自然相處,適度的關心可讓他們更有信心與勇氣回到正常生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