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中有關帶兵的哲學,包括「上下同欲」(〈謀攻第三〉)、「愛民可煩」(〈九變第八〉)、「卒未親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行軍第九〉)、「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谿;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地形第十〉)等等。
歸納起來,先要做到上下同心,讓士卒願意親近依附,然後才容易驅使管教,凝聚力量。
不過拿捏對待士卒的分寸還真是一門學問,「愛兵」往往貽誤軍事,過度溺愛士卒,就如驕慣的子女,是沒辦法對敵打仗的,〈行軍第九〉還說:「數賞者,窘也」,假如敵軍出現頻頻犒賞士卒,即顯示將領已無計可施。
但也不能操之過急,將領不能急著懲處,要先拆掉防衛的厚牆,像是對待嬰兒或自己的孩子一樣,給他時間建立信任感,讓他心服口服,等到加乘到一定程度,士卒才願意與你同生死、共患難。
除了取得信任外,孫子的「治軍之道」還有貫徹命令:「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令素信著者,與眾相得也」(〈行軍第九〉),他建議將領嚴格執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才會真心愛戴,不能單憑職權威嚇。
古今中外戰史上,留下領導有方之名聲的將領,如關雲長、岳飛、戚繼光、美國巴頓將軍等人,都能夠兼顧「軍紀嚴明」和「帶人帶心」。
所謂「軍紀嚴明」和「帶人帶心」,就是平時熟練掌握金鼓、號炮、旗幟的號令,統一步調,集體向前;同時制定各種賞罰措施,比如武藝精通的予以獎賞, 武藝生疏的予以處分。
作戰有功、被俘不屈、遵守軍紀一律獎賞;恃強霸道、訛言狂惑、偷摘瓜果、姦淫婦女則一律論罪,這樣才能造就一支堅強的部隊。
要想成為名將並不容易,除了曉諳兵法、識得大局外,還得有掌控部屬的細膩心思,才能讓士卒真心「挺」你,助你達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