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共讀福報,即將走過三個寒暑。圖/新竹縣培英國中教師 葉心怡
與孩子共讀福報,即將走過三個寒暑。
兩年多來,我們親、師、生藉由共讀福報,進行一次次心靈的交流互動;也藉由讀報的活動,為國中生活添上幾筆精彩。
我會蒐集七天的福報,發給孩子一人一份或一張,帶回與家人共讀。孩子選擇一篇喜歡的文章,朗讀給親長聽,而親長替孩子寫「一句」心得。考量到現在的家庭,父母很忙碌,親長只要回饋一句話,負擔並不會太重,又能增進親子間優質的互動,我的目的就達成了。如果家長真的無法協助完成共讀,孩子也可以自行完成50—100字的心得,依舊可以閱讀,讓正向的文章型塑孩子。心得自述不必多,重點在鼓勵閱讀。很多家長的回應不只一句,一位家長寫道:聽孩子低沉的嗓音、看孩子認真朗讀的神情,著實令人感動。感謝老師的作業,讓親子可以透過閱讀,一起成長。
不論東方或是西方社會,都強調品德的重要。而品德教育應該是潛移默化的,用言教的方式容易流於說教,用身教方式孩子未必能感受體會,閱讀福報後,發覺福報中一個又一個真實的故事,就是薰陶品德的絕佳素材。
溫馨美好的事件,總能讓內心洋溢著溫暖,或被激勵鼓舞。奇人妙事版報導的那些 「身體殘缺,卻不向命運低頭的生命鬥士」,讓我們更珍惜擁有的幸福; 「生活條件不優渥,卻願意當個手心朝下的人」,讓我們知道只要有心,付出並不困難……。上學期的某次段考作文題目是:「那一刻,心中通過一道暖流」,就有許多學生寫:每每閱讀福報,心中就通過一道又一道的暖流。反映讀報對孩子正面的影響。
我也利用福報的人間百年筆陣、社論,與孩子進行雙向溝通。國中階段的孩子視同儕比父母師長重要,出口成髒、欺負同學的事件會層出不窮,通常是青少年不夠成熟而又互相影響所致。我向孩子進行了一堂髒話課,討論髒話的意思,設計學習單,讓親子共同分享說髒話的看法,簽訂「不說髒話宣言」。有孩子說:知道髒話的意思後,再也不敢亂說髒話了。另一個孩子說:講髒話其實沒有意義,看來我得管好我的嘴吧了!也有家長回應:講髒話是一種情緒,不是溝通的方式。有些髒話非常不雅,有損德行。
班上的孩子馬上要畢業了,面臨升學壓力,我分享吳寶春的新聞,勉勵孩子──學無止境。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不管是學知識或一技之長,只要保持學習的樂趣和動力,都能成為各行各業的狀元。
最後,感謝人間福報一路的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