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國人飲食習慣最新調查發現,每周至少三天外食者占三成五,其中吃不完也不打包者占三成二,八成民眾習慣多買食材,全台一天可造成四萬桶廚餘,相當於七十棟台北101大樓高度。《天下》雜誌調查指出,國人每一年浪費在舌尖上的費用達二千四百億元,足以讓全台小學生免費吃營養午餐三十九年。
《天下》雜誌今年三月中旬針對國人飲食習慣進行電話調查,結果顯示,百分之三十五民眾每周超過三天在外吃晚餐,甚至有百分之十四點一為「天天外食」,其中,又以二十至三十九歲青壯年族群居多,占百分之四十八點八。
由於國內「吃到飽」文化盛行,有六分之一饕客每月至少要光顧一次「吃到飽」餐廳;調查也指出,滿桌美食的陰暗面其實是剩食,尤其有百分之三十二的民眾表示,完全不想打包剩菜。以目前全台一天可生產四萬桶廚餘來看,估計有八百萬個家庭,一年至少浪費二千四百億元的食物。
自行買食材料理方面,台灣家庭「怕少、怕麻煩」的飲食消費習慣,也是造成食材供過於求的幫兇。有百分之八十點七的菜籃族表示,採購食物常會因價格便宜、節省時間、一次購齊、怕吃不夠等因素,購買高出家中所需分量。甚至有二成五受訪者坦承,買來的菜常常或偶爾沒吃、沒煮就丟棄。
選用食材方面,百分之七十點三的民眾會以本地生產為首選,但有百分之二十四不了解口中食物來源。《天下》雜誌認為,民眾有意選購本地食材,卻「不得其門而入」,顯示國內「食物履歷」機制的推動仍有進步空間。
教育方面,九成以上民眾支持學校加強營養、產地、製造的「食育」教育,讓孩童養成低碳飲食習慣。